文藝審美分類創造·交響曲
一種具有戲劇性特點的大型管弦樂套曲, 也有人稱其為管弦樂隊演奏的奏鳴曲。 十八世紀以前, 交響曲泛指各種多聲部樂曲。 十八世紀初, 專指意大利式的歌劇序曲。 1740年, 維也納作曲家蒙恩在三個樂章的樂曲中加進了一個小步舞曲樂章, 捷克作曲家斯塔米茨也將小步舞曲插入慢板樂章和終曲之間, 形成了具有四個樂章的交響曲體裁。
四個樂章的交響曲是古典交響曲的標準范式。第一樂章常常是最重要的一個樂章。它是快板樂章,采用奏鳴曲式,適合表現戲劇性矛盾和沖突。第二樂章是慢板樂章,常采用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有時是主題與變奏。這一樂章是整個交響曲的抒情中心;其內容多半聯系到個人的心理體驗、對大自然的靜觀、對人生的回顧以及哲理性的思考等。第三樂章是舞曲性樂章,常采用小步舞曲或諧謔曲。這個樂章比較生動活潑,適宜于表現生活中的風俗場面,如舞蹈、游戲等。第四樂章是快板或急板樂章,多采用回旋曲式、奏鳴曲式,或回旋奏鳴曲式,適合于表現較大的群眾性活動場面。雖然四個樂章的交響曲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交響曲,多于或少于四個樂章。
從美學意義上看,交響曲結構宏大、完整,音色豐富多彩,音量千變萬化,這些無疑極大地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力。宏大的結構,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擴大音樂藝術的表現領域;音色音量的多變,既可描畫多彩多姿的外在世界,也能表現在豐富細膩的內在精神世界。特別是交響曲所獨具的磅礴氣勢,更適合表現在作曲家奔放的熱情、雄偉的氣魄、以及人民群眾為創建新的理想世界而斗爭的偉大精神。
從古典主義至二十世紀,許多音樂大師都為交響曲音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海頓曾創作了一百二十多首交響曲;莫扎特創作了四十余首交響曲;貝多芬創作的九首交響曲則是交響曲史上偉大的里程碑。在貝多芬之后,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德沃夏克、李斯特和柴可夫斯基等都寫出了成功的交響曲。二十世紀初,艾爾加、馬勒、尼爾遜、西貝柳斯、普羅楊菲耶夫、艾夫斯、哈利斯、科普蘭、巴柏、肖斯塔科維奇和哈恰圖良等,都創作了具有個人風格特點的交響樂作品。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魯迅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伽達默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