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散文
是在題材、內容上極為廣闊,在表現形式、表現手法上極為自由的一種文學體裁。散文有其自身的歷史形成過程。中國古代最早的散文,是和韻文相對的文體。韻文也不限于詩歌,一切講求格律的對偶文字都包括在內。韻文之外,就都屬散文。先秦諸子的散文就見出兩種類型,一是以論說為主的散文,如《論語》、《孟子》、《莊子》等;一是以描述人物傳記為主的歷史散文, 如《左傳》等。后來,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唐宋時期,韓愈、歐陽修領導的兩次古文運動使散文構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復,鞏固了散文作為純文學的基礎。有人說散文的特點在于“散”,那只能理解為它的自由多樣,實際上散文在內容、結構、形式、文字等方面也是很有講究的。應該說“散而不亂”、“散而有致”才是散文的要義。
散文的語言適應內容豐富、廣闊的需要,一般比較質樸、 自然,力避浮夸、雕琢。隨著歷史和文學的發展,散文語言也在不斷變化。比如中國散文, “五四”以前基本上是文言文, “五四”以后完全采用白話。
散文領域的廣闊性及其在內容和形式上的自由、多樣化,決定了散文種類的繁多復雜,難以作比較精確的劃分。對散文的類別向來沒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根據其內容和性質,約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側重抒情的散文。抒情散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都近于抒情詩歌,主要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托物、借景、象征、擬人等手法。與抒情詩相比,除了不押韻、不分行外,抒情散文中還可出現某些直接描寫和議論。與一般散文相比,抒情散文則更富于形象性和感情色彩。
二是側重敘事的散文。這主要指報告文學、回憶錄、傳記文學和文藝通訊、特寫、速寫等。報告文學和文藝通訊都是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而興起的散文樣式,其特點是新聞性和文學性的結合。它要求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不允許虛構,卻可以對材料進行篩選。回憶錄以記述真人真事為具體內容,其特點是絕對不能失真,由于值得回憶的一般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人和事,所以寫來十分親切,感情自然、真摯。傳記文學描寫著名人物的生活歷程的作品,其特點是文學性和歷史性的結合。傳記文學可以作為史書,也可視為文學作品。文藝通訊比報告文學短小集中,時間性很強。特寫是特別突出地細致地刻劃某一人、一事、一景。速寫即素描,比特寫還要短小、明快,主要是勾勒人、事、場景的片斷。
三是側重于論說的散文。主要是雜文,即小品文。雜文的特點是文學性和政治性的結合,要求說理,議論要生動、形象化,迅速反映社會事變,要有戰斗的作風,行文簡煉、犀利、幽默等。所以雜文總是呈現一種戰斗性。魯迅把雜文看作“感應的神經”, “攻守的手足”,說它“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血路的東西”。中國雜文在魯迅筆下得到長足發展。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摹仿說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文藝上的人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