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寺廟
宗教祭祀和活動的集中場所。 中國宗教很多, 有佛教、 道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等。 其中的佛教從印度傳入后, 傳播最廣。 一千多年來, 在中國南北各地遺留下來的進行宗教活動的建筑——寺廟也很多。 它們是重要的群眾活動場所, 對古代文化也影響深遠。 許多寺廟常常選擇在風景如畫的自然環境中建造, 這是促進形成一些古代風景區的重要因素。 自然風景區中的寺廟常常與美麗的風景相結合,自身也逐漸成為人們游憩的地方。
總的說來, 我國佛教建筑的單體或群體都是古代宮殿和居住建筑的翻版。 最早見于我國史籍的東漢洛陽白馬寺就是由官署——鴻臚寺改建的。 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表現之一。
寺廟的總平面大多以院落為單位, 沿縱軸布置主體建筑, 兩側對稱排列次要建筑。 附屬建筑則置于邊緣或后面。 結構多用柱梁式木構架 (明代有少數用磚拱券的, 稱為無梁殿) , 裝修、 色彩也都用傳統的民族形式。 單體建筑以殿、 閣或塔為主體, 另輔以山門、 天王殿、鐘鼓樓、 配殿、 藏經樓以及僧舍、食堂等。 寺廟宗教氣氛之形成主要是依靠室外的塔、 經幢和室內的塑像、 壁畫。
山西五臺佛光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粗壯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和深遠的出檐,舒展平遠的屋頂,莊重大方,雄健有力。整座建筑物上沒有純粹為了裝飾而附加的物件。
河北正定隆興寺為宋代改建。在總平面上加強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 以襯托主體建筑。 由于利用了建筑體量大小和院落空間的變化, 軸線雖長而不呆板。 佛香閣內24米高的宋鑄千手千眼觀音是中國現存古代最大的鑄銅雕像。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是達賴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宮殿, 也是一組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筑群。 相傳始建于八世紀, 1645年起重建, 歷三百年之久。 它依山而建, 需經漫長的石蹬道行至山腰才到達入口, 總高二百多米。 外觀十三層, 實際只有九層。 由于它起建于山腰, 大面積石壁又屹立如削, 使建筑仿佛與山崗合為一體, 氣勢十分雄偉。 雖未使用中軸線和對稱布局, 但在體量上、 位置上和色彩對比上都強調了上部中央的紅宮, 達到了重點突出、 主次分明的藝術效果。 紅宮之上又建金殿三座和金塔五尊,在陽光下金光燦爛,更渲染了它的崇高和神圣感。建筑形式上結合了漢藏藝術手法。有著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清代帝王避暑地承德的離宮東、北的丘陵地帶,先后建造了十一座喇嘛廟,俗稱“外八廟”。在總體布局、選址、選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道教建筑與佛寺基本相同,但不設塔,都以殿為主體。山西太原晉祠(宋)和山西芮城永樂宮(元)的建筑和雕塑、壁畫都是我國古代藝術中的瑰寶。天主教堂建筑多為哥特式,中國的這種建筑都是模仿歐洲的。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趣味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思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