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汪清位于吉林省汪清縣境內。它不是一村一寨一屯一戶的具體名字,而是一處抗日游擊區根據地。由于當時東滿特委機關與中共汪清縣委在這里合署辦公,且離縣城較遠,所以人們都習慣地稱其為“小汪清”。
走進小汪清,踏訪這片被抗聯將士鮮血浸染過的土地,一種震撼、感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時,那種蕩漾在這里的一股英雄氣,也不停地拂動瞻仰者的心靈。是的,逝者已去,但他們不屈不撓英勇抗敵的大無畏精神卻永存世間。
一
當年的大梨樹溝、現在的紅日村村口,生長著一棵老榆樹。這棵樹年過百歲,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有如一位歲月老人見證著發生在這里的“曾經”。
金相和是中共汪清縣第二任縣委書記,犧牲時只有31歲。第一任縣委書記犧牲后,他便擔起了縣委書記的重任。由于小汪清一帶抗敵堅決,游擊隊活躍,引起日偽軍恐慌。有一天,他們調集600多日偽軍前來圍剿,金相和不幸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80多名青壯年。敵人嚴酷審訊金相和,問他是不是共產黨員,要他說出游擊隊和武器彈藥的藏身之地。金相和始終一言不發。敵人見問不出什么,就把他和另一名被捕的村干部韓永浩關了起來。兩個人商量,為避免一旦受不住酷刑泄露了黨的機密,便決定一起自殺。他們取出藏在鞋底的刮臉刀片。韓永浩首先割破自己的頸動脈。就在金相和自殺時,被看守發現。這時的金相和已血流不止,口不能言。于是他用手勢讓敵人拿來紙筆,寫下一段文字:“我和韓永浩是共產黨員,其余的人都是無辜百姓,你們應該放了他們?!?/p>
正如一位詩人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只當了15天縣委書記的金相和壯烈犧牲后,人們隆重地安葬了他,并且把他的英雄事跡編寫成歌曲,至今還被小汪清人傳唱。
二
密營是當年抗聯將士戰斗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小汪清的珍貴遺存。在通往踏訪密營的山路上,“遇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他們或被塑成雕像,或事跡被刻成碑文。
其中,一個名叫金錦女的女孩,曾被抗聯戰士稱為“小百靈”。她慘遭日寇殺害時年僅12歲。
金錦女的家,距小汪清百里之遙。一天,日寇來掃蕩,見人就殺,父親急忙把她藏進豬圈。就在父親轉身要去救護金錦女的哥哥弟弟的時候,鬼子闖進了他們家。金錦女幸運地躲過一難,但她卻目睹了父母親和哥哥弟弟一家6口被日偽軍殺害的過程。金錦女在學校是兒童團員,早就聽說過小汪清是抗日根據地,于是她就一個人一直向著人們傳說的小汪清方向走,她要加入抗日隊伍,為全家人報仇。整整走了3天,她終于找到了位于小汪清的縣政府和游擊隊。她哭訴了家里發生的不幸,游擊隊立即收留了她。在游擊區,金錦女當上了兒童團長。金錦女是位朝鮮族女孩,喜好歌舞,她還把自家遭遇編成文藝節目在游擊區演出。
1934年初的一天,縣委要向敵占區傳達一份密件,經慎重考慮,決定派12歲的金錦女去完成任務,這樣不易引起敵人的警覺。當金錦女完成任務返回游擊區時,不幸與日寇遭遇。鬼子兵盤問她,還用糖果哄她,要她帶路去找游擊隊。家仇國恨,立刻引燃了金錦女仇恨的烈火,她不顧一切地向鬼子撲去,用手抓鬼子的臉,用嘴咬鬼子的手……兇狠的鬼子兵就用木棍打她,用石頭砸她……兩天后,當游擊隊找到金錦女時,發現她全身都是傷,頭顱已經被石頭砸爛了……
鬼子殘酷的殺戮,引燃了游擊隊員抗擊日寇的怒火,他們斗爭的決心更大了。
三
仲秋的陽光已把無數斑斕涂抹于山林,那些染紅的楓葉更是耀眼,恍若一簇簇火紅的花束,敬獻在抗聯烈士的墓前。
在踏訪密營的崎嶇山路上,有一尊塑像和一段碑文倏地跳入人們眼簾: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我看到你們分散在山溝里的傳單了,知道你們是共產黨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去打倒共同的敵人,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們包圍著,走投無路。我決心自殺了。我把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送貴軍,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射擊。我身雖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圣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日本關東軍間島輜重隊、日本共產黨員 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原來,在小汪清的一次伏擊戰后,戰士們抬回了一具日本兵遺體。人們不解,那可是我們的敵人呀!可當看到這位叫伊田助男留下的遺言后,戰士們頓生敬意,十分隆重地安葬了他。后來游擊隊又把伊田助男的事跡逐級上報,1935年莫斯科的《救國時報》還刊登了他的義舉;新中國成立后,《紅旗飄飄》等書刊也收錄了他的事跡。
提起伊田助男的棄暗投明,就不能不說到東滿特委書記、小汪清游擊隊和游擊區根據地的創建者童長榮。
童長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年輕的革命活動家,還是30年代“左聯”發起人;他先后擔任中共上海滬中區委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組織過多次白區的對敵斗爭?!熬乓话恕笔伦兒?,他從大連市委書記調任東滿特委書記,把最后一滴血灑在了小汪清這片土地上。
童長榮早年曾被官派到日本留學,并且在那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參與并發起革命活動,被官方斷資,且遭日本政府逮捕,后被驅出日境。
童長榮是一位有知識、有文化、有信仰、懂軍事的堅定革命者。在抗擊日寇的斗爭中,他謀大局,講策略,還對敵展開攻心戰。伊田助男所見的傳單正是由童長榮創意并書寫,而后散發到敵占區或日軍“討伐”游擊區必經的道路上,用以瓦解敵人。
童長榮是南方人,不適應東北氣候。1932年初,因勞累過度導致肺病復發。加上缺醫少藥、食品短缺,他嚴重營養不良,一米七幾的身軀,瘦得只剩下70多斤。
1933年11月17日,日寇再次糾集大批兵力進犯小汪清抗日根據地。在長達50多天的“討伐”中,小汪清根據地遭到重創,原有1500多人的根據地,最后只剩下400多人。
1934年3月21日這天,敵人拉網搜山,童長榮和部隊被包圍,情況十分危急。童長榮身體極度虛弱,身邊的戰士和群眾見他幾乎要昏倒,都要背他一起突圍。童長榮怕連累大家,掏出手槍,嚴令所有人立刻突圍,不許管他。這時,敵人已經靠近,他扣動扳機連續打倒幾個敵人。瘋狂的敵人便集中向他射擊,一顆子彈射中他的腹部??孤撚⑿弁L榮倒下了,倒在了抗日最前線!
童長榮,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英勇地犧牲在汪清大地上。他雖然在世只有27個春秋,卻是光輝戰斗的一生。2014年9月1日,童長榮被國家民政部確認為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
據考證,在汪清縣這片土地上先后有603名抗聯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犧牲在小汪清有名有姓的就達300多人。在踏訪抗聯密營的路上,面對烈士鮮血染紅的一方土地,人們都禁不住停下腳步,默默地鞠躬致敬。
上一篇:劉曉利《寂靜的深處》
下一篇:盧仁強《故鄉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