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國〕霍爾·博蘭著
【原文】:
說實在的,九月不只是一個月,而是一個季節。它本身就是一種收獲。九月始于八月的余韻而終于十月的醞釀。在這由始至終的途中,她獲取了得天獨厚的滿足。夏季的酷熱和匆促既已過去,一年便開始了自我整飭。深思熟慮的九月,以其獨有的節奏,開始對又一個夏天進行總結。
九月一到,便有了秋意。它在一個霧朦朧的清晨潛入,又在火辣辣的下午消失;它悄悄地掠過樹梢,搖曳起幾片樹葉,又架起一片飛絮穿過峽谷,飄忽而去。它盤踞于山丘之上,像一只十月里的貓頭鷹,在暮色蒼茫中發出幾聲尖歷的呼叫。它還與風兒嬉戲捉弄。九月是神話中那又丑又怪的棄嬰,它忙碌如山核桃林中的松鼠,懶惰似無精打采的小溪。它是夏季的成熟與富饒的實現。
一年里好些難得的日子在九月里光臨。那是些令人覺著舒適、涼爽而又充滿生機的日子。藍天萬里,空氣清新,金風拂而,絕無纖塵。草地上仍散發著稻草和割下來的野草的芳香。九月的花兒,雖不似五月里那般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卻也繁花累累,直把九月變成了又一個鮮花之月。菊花雖開在八月之中,但九月初才是它開得遍地金黃的鼎盛之時。晚些開放的薊花,則以其紫的色調形成壯觀。翠菊開花漫山遍野。它開在草坪里,開在山頂上,甚至開在城市的空地上。花分純白、淡紫和高貴典雅的新英格蘭紫色等多種顏色。
我們把春天看成是充滿奇跡的季節。春天里,蓓蕾正綻,新葉吐綠,宣告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而九月卻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著這一奇跡的延續。九月里,五谷均已到了每年的結果時節,來年種植的準備亦已就緒。橡樹果熟了,山核桃熟了。植物將未來托付給了籽和根;昆蟲在卵和蛹中貯藏著明天。高潮幾近尾聲,生機開始減弱。
綠色的盛期漸漸逝去,萬木開始發生著變化。很快地,樹葉將凋落,野草將枯萎,而生命的奇跡卻不會消失。這奇跡便是成長與更新的神秘的胚胎——種子。
這是游絲飄渺的的季節,黎明的曙光映在蛛絲上,證明剛孵出來的小蜘蛛有旅游的天性。憑借這飄渺的蛛絲,小蜘蛛游進了北極,還幾乎爬上了喜馬拉雅山之巔。不多時,馬利筋爆開了英果,露出了銀色的絨絮。
這是收獲季節的滿月。只要天空比較明朗,就會有一個星期晚上皓月當空。
收獲季節的滿月并不來去匆匆。它來得早而留得長。有一段時間,忙碌的農人可在晚餐后重返田野,在月光下繼續收割。收獲尚未部束,然而大部分工作已集中在廚房事務而不是在糧倉上了,最后的豐收來自菜園,來自晚收的甜玉米、甘薯,和各種蔬菜。做罐頭、做腌食,冷藏等各種廚房收獲工作達到了高潮。
入夜,天空明凈,月圓星稀,霜花初降。它不聲不響地來到,如落花飛絮般的悄悄,只輕擦著園子的角落。曙光初照,你見得著它的來徑——從閃爍的葉片,到幽明的根部,再到那彎曲黝黑的長藤。
再過一兩夜,霜花便在月色中走進了峽谷然后又翻過山嶺,歸返山陰,在那兒稍候一些時辰。初秋金色的溫馨已開始撫慰大地,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茴芹香與菊花的芬芳;薄霧輕緲,九月的陽光穿過薄霧,啊,只見一個深藍色的九月的天空!
清新涼爽的九月之夜,對熱血動物來說,是賦予生機的時候。而冷血動物卻只能乞求太陽的恩賜,它們的生命之鐘已經停擺。蟬聲已噤,蟋蟀的合唱亦漸趨減少。即使嘶啞地叫幾聲,也是用了提琴手那種破弓拉粗弦的慢條斯里的節奏。
貯藏的時候到了,老鼠的秋收和貯藏工作已進行了幾個星期;金花鼠在填充自己的冬室;松鼠將累累堅果收藏起來;土撥鼠狼吞虎咽地吃著野草,苜蓿和野果,將豐收積存在皮下脂肪里。
飛禽開始集結,準備移棲。整個夏天,體格粗大的啄木鳥都決意離群索居,忙于家庭生活,不想交朋結友,現在卻歡聚一團,悠閑地聊聊部落里的趣事,快活地玩玩群體里的游戲。各種鳴禽和燕子早已集結成伙,準備移棲,知更鳥也很快就要行動起來了。巢已經筑就,小鳥羽翼已豐,可以單獨飛行,食物也綽綽有余,九月是鳥兒們的旅游季節。誰敢說它們此刻不正在討論著前面的路程呢?
時至九月未,秋天的寶箱已開始流金溢彩。在靜謐的下午,你看到它光彩奪目,在落日的余暉中如火熊熊,山林、路邊、庭院不日便鋪金堆玉,一派珠光寶氣。那富有遠超出王公貴族們做過的最為富麗的美夢。
一年里最后一個充滿陽光的季節終于結束,大自然已做好越冬的準備。樹林里的顏色變了,接著便是落葉鋪地。秋天的殘枝敗葉首先成為覆蓋物,然后化為腐殖質,以營養根系與幼弱的種子。此時,萬物已不急于生長,而伺機來年。但生命本身卻深蘊在根莖內,種子里和蛋卵中。
(寧一中 譯)
【作者簡介】:
霍爾·博蘭,美國當代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代表作《一年之十二月吟》在美國頗受讀者青瞇。其中的九月篇《夏之終曲,秋之序歌》被選入美國《讀者文摘》八六年第九期。
【鑒賞】: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好多個九月了,可是,如果有人問你九月是什么樣的,你能說得明白嗎?我想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把九月描述出來吧。我們生活在繁華的都市里,大自然的日月更替,季節變化對我們來說已經簡化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冬穿棉、夏著紗了。那么大自然中的九月究竟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來看看霍爾·博蘭的《夏之終曲,冬之序歌》吧。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他敏銳而多情的眼睛,準確地捕捉住了九月向人們發出的所有的信息,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了一幅幅生機盎然、妙趣橫生的秋景圖,看著這些活靈活現的圖畫,你會覺得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人們常常歌頌春天,認為春天才是生命的成長季節;而秋天在文人筆下,多是落術簫簫的景象,而在《九月,美妙的九月》里,作者賦予了秋季以無盡的生命力,使人感到澎湃的熱情和頑強活潑的生命本來就是秋季的一部分,因為“生命本身深蘊在根莖內,種子里和蛋卵中。”
為了表達這明快的調子,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秋天的植物和動物都擬人化,使他們似乎能在讀者的眼前自由自在地展現他們在九月的生活。
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極強,而總結歸納現象的本領也超人,又能從獨特的視角去觀察生活,因而這篇散文就形成了熱情,活潑、詼諧、自然的風格,恰似如歌的行板!
我們離真正的大自然已經越來越遠了,難道還能離開這樣反映真正大自然的優秀詩篇嗎?也許讓我們來仔細地聆聽這與自然和協而美妙的“夏之終曲,冬之序歌”吧。
上一篇:〔法國〕法朗士《塞納河岸的早晨》抒情散文鑒賞
下一篇:〔西班牙〕麥斯特勒思《夜鶯》抒情散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