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高唐賦并序(節(jié)選)
宋玉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出也,嚉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障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處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ィ豢煞Q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巖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磕磕。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㵝。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zhàn)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登高遠望,使人心瘁。
巴東三峽猶如造物主辟開的一道畫廊,廊中嵌滿了無數(shù)琳瑯滿目的勝境奇景;巴東三峽是人們用想象造就的一座舞臺,臺上演出著各種優(yōu)美奇特的神話故事。 自古以來,不少騷人墨客都對它進行過種種文學性的描述。先秦時代楚國詩人宋玉的《高唐賦并序》就是一篇最早描述其中巫山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著名之賦。
《高唐賦》的序文展示給讀者的,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巫山神女形象。如今人們乘船通過巫峽時,都急欲瞻望一下巫山十二峰中神女峰的風采,因為傳說它是巫山神女的身影。但是,宋玉筆下的神女似乎并非是峰巒,而是云彩的化身。序中這樣寫道:楚襄王與宋玉一起在云夢澤的臺館游玩,遙望巫山的高唐觀時,看到觀上升起一股宛如山峰般高聳的云氣,而且“須臾之間,變化無窮”,這就是古老神話傳說中的朝云亦即巫山神女。接著宋玉對襄王講述了關于這位“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神女的浪漫故事。在回答襄王“朝云始出,狀若何也”的問題時,宋玉作了一番繪形繪影的藝術描繪:她初現(xiàn)時,好象挺拔的松樹一樣;稍前一些,又如流光溢彩的少女,她舉起衣袖,遮住日光,仿佛想望心上的情郎;剎那間她又變了形狀,宛如驅趕駟馬,駕起插著羽旗的車輛;轉瞬之際又似風一般料峭,雨一般凄涼;一會兒風停雨住,她不知去向了何方!不難想象,宋玉正是按照彩云飄忽無定、瞬息萬變的特征進行描繪的。也許正如廬山波飛浪卷的云海和黃山排山倒海的云濤,朝云似乎也是巫山高唐之觀的一大奇觀,所以它才給宋玉的生花妙筆插上了任意翱翔的翅膀。
高踞于“巫山之陽,高丘之阻”的神女,引發(fā)了襄王往游高唐的興致,他迫不及待地向宋玉詢問巫山高唐的狀況。宋玉簡潔地答道:它既高且險,登峰遠眺,無邊無沿;它既廣且寬,滋生諸物,何止萬千;它上接青天,下臨深淵,珍異奇?zhèn)ィ瑹o法言傳。抽象的概括并沒有滿足襄王的好奇心,他指示宋玉進一步為他詳加陳述,于是便引出了宋玉一篇洋洋灑灑的《高唐賦》。
此處節(jié)選的是賦中的第一部分,集中鋪敘了巫山的險峻、江水的洶涌、鳥獸蟲魚的情狀及林木花卉的樣態(tài)。宋玉擅長鋪陳排比,夸張雕飾,如他寫鳥瞰大江時,一連運用二十個句子,極力正面描摹汪洋浩渺的江面及撼天動地的水勢。百川匯入大江,只聞洶涌澎湃的濤聲淹沒了一切,只見洋洋湛湛的浪頭向四外漫開;長風吹過江面,起伏的洪波猶如貼在山麓的隴畝,岸邊的激浪雪崩玉碎,狹處的渦流曲折倒轉,怒濤撞擊而成的高高波峰,宛然浮海望去的碣石;至于江流與石塊摩擊時,更是逸響震天,浪花飛濺,巨石或隱或現(xiàn),水流盤曲回旋。寫俯視鳥獸時,無論是陸上“失氣恐喙”的虎豹豺兕,空中“飛揚伏竄”的雕鶚鷹鷂,還是水中惶惶不安的黿鼉鳣鮪,都盡量刻劃出它們的恐懼駭然,以從側面渲染峽中觸目驚心的氣氛,突現(xiàn)大江令人心折骨驚的氣勢。寫遙望山坡的植物時,宋玉則從顏色、形狀以及枝頭掠過的風聲諸方面去精雕細刻:幽深的森林在冬季里依舊生機盎然,“煌煌熒熒”的花色耀眼奪目,燦爛如星;榛樹蔥郁茂盛,繁花壓滿枝頭,椅樹果實累累,樹枝連理交并;隨風搖曳的婆娑樹影,把澹淡的水面映成一片暗緣,東西伸展的龐大樹冠,展翅欲飛般地猗狔多姿;翠綠的葉子與紫色的果實相輝,紅紅的莖干與白白的果蒂互映,構成一派色彩斑斕的彩畫;特別是輕風吹拂纖細的枝條所發(fā)出的悲鳴,仿佛簧管樂器演奏似的“清濁相和”,哀傷宛轉,回腸蕩氣,動人心弦,它使孤兒寡婦“寒心酸鼻”,令丟官的長吏和失意的賢士。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位居“小臣”的宋玉,是位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筆下時常流露出縷縷哀愁,本文關于巫山景色的描寫也打上了他“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的印痕。不過,他巧妙運用鋪采摛文,窮形盡態(tài)的描寫手法,參差錯落、鏗鏘流轉的語句。以及排比、對偶等辭格,不僅使文章富于音樂美和感染力,而且也傳達出神女似的巫山的神韻。就這一點而言,說它是模山范水的山水旅游文學的先驅作品,是當之無愧的。
上一篇:邵長蘅《飛來峰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先秦散文·莊子·《南華雪心編》自序》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