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壁的解釋?成都之壁的典故與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乃使人重賜卓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后以此典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唐·駱賓王《上兗州崔長史啟》:“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枕肱五畝,成都之壁已窮。”宋·張孝祥《重修三塔偈》:“七澤所潴,十年九潦。三塔雖在,四壁常空。”
上一篇:當熊的解釋?當熊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拔才巖穴的解釋?拔才巖穴的典故與出處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詩詞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詩詞之美,止于臻美。品詩文網旨在弘揚中華名族的詩詞文化,傳承我中華文明。
上一篇:當熊的解釋?當熊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拔才巖穴的解釋?拔才巖穴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