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意志主義”。主張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世界的本質、萬物之源的反理性主義的主觀唯心論哲學。它作為一種哲學傾向,古已有之。北非著名教父奧古斯丁(354-430)和中世紀蘇格蘭唯名論代表鄧斯·司各脫(1265-1308)都把神的意志看作是支配一切和決定一切的。在近代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和費希特(1762-1814)的哲學中,也夸大意志作用的傾向。唯意志論作為系統的哲學理論,產生于十九世紀上半葉,到十九世紀下半葉廣泛傳播開來。其創始人是德國的叔本華*。他最先把意志作為世界的本體,建立了具有濃厚的悲觀主義色彩的意志主義理論體系。德國的尼采*繼承了叔本華的理論,并進一步加以發揮,建立了權力意志和超人哲學的反動理論。唯意志論的代表人物還有德國的哈特曼(1842-1906),英國的卡來爾,法國的居約(1854-1888)、布特魯(1845-1921),丹麥的基爾凱郭爾*等。
唯意志論的主要特征在于:(1)認為世界的本質、本源既不是物質,也不是感性經驗或理性概念,而是情感意志,或者說是下意識的心理本能沖動,情感意志是世界萬物產生和變化的決定力量。叔本華說,意志是世界的物自體,是世界的內在內容,是世界的本質。(2)極力貶低理性,強調本能和直覺。唯意志論者否定人們可以通過感覺經驗和理性思維認識世界,甚至根本否定人的一切知識、否定科學。認為只有借助于本能沖動即神秘的直覺才能把握所謂實在。尼采把精神世界看作一片荒漠中的幾座金字塔,大部分進不去,進去了也只能發現幾具尸體。在他們看來,感覺、概念等都是不可靠的,它們頂多只能作為意志、本能沖動的工具。(3)唯意志論者否認客觀真理,認為真理是主觀認定的,是意志決定的。俾斯麥的“強權勝過公理”的理論,就是來源于尼采的權力意志論。(4)在社會歷史觀上,公開鼓吹英雄史觀,在社會政治觀上,唯意志論者大都公開站在腐朽、反動的勢力一方,公開敵視人民、敵視群眾、敵視一切社會革命,公開為反動階級對人民的最野蠻、殘酷的掠奪、壓迫辯護。有的還被公認為法西斯的理論先驅。
唯意志論和反理性主義*,開創了現代資產階級哲學中的一種主要思潮,對各種哲學流派產生了深遠影響。實用主義的主觀真理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德法等國流行的生命哲學*以及當代的存在主義*都是唯意志論和反理性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變種。因而成了現代派文學藝術深刻的哲學根據?,F代派否定典型化、個性化,否定形式美,破壞藝術規律,都可以從唯意志論中找到根源。
上一篇:哈萊姆的桂冠詩人作品分析
下一篇:唯意志論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