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代文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活動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作家高橋和巳*、柴田翔*、小田實等人創辦的季刊雜志《作為人》(1970-1972)而得名。他們主張:在社會和國家秩序面臨崩潰、生存意識陷入分裂時,要從正面去對待現實,爭取恢復人的尊嚴。“作為人”派主要作家之一的真繼伸彥在《作為人》創刊號《編后記》中說:“我們決不能象逃亡奴隸似地從事文學事業,而要置身于戰斗的漩渦中,在戰斗中錘煉自己的作品。”該派作家的共同特點是:都曾受過高等教育,有的是博士課程畢業,也有的是碩士課程畢業,他們都非常關心政治和社會問題,懷著一種變革的信念去參加社會活動,并在社會斗爭中追求人生的價值和真諦;有些人直接參加過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等重大活動。但是,群眾運動的失敗又給他們精神上帶來巨大創傷。因此,他們的作品大都以描寫群眾運動和學生運動的暫時挫折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創傷為主調,從而反映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他們尖銳地指出了當代社會的許多重要問題。但是,卻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因而陷入苦悶、彷徨,作品的格調比較低沉,帶有虛無主義的思想因素,因此有人稱他們為“挫折的一代”。在后來的活動中,象中村真一郎、大江健三郎*等著名作家和評論家也相繼參加,頗有重振七十年代文壇之勢。但是,由于高橋和巳過早地逝世,該派的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雜志《作為人》于一九七二年年底刊出一集悼念高橋和巳的特集后于翌年宣告停刊。它對當代青年作家產生了不可泯滅的巨大影響。“作為人”派的作品深受青年知識分子的喜愛。這一派的代表作品有高橋和巳的《憂郁的黨派》、《我心匪石》,柴田翔的《我們的日日》,小田實的《污泥的世界》等等。
上一篇:伯里曼,約翰作品分析
下一篇:佩斯,圣-瓊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