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樊洛平
冰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濱度過的,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湛藍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淺黃的田地。
那時,我的大半個世界是藍色的。藍色對于我,永遠象征著闊大,深遠,莊嚴……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的顏色。
離開海邊,進入城市,說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雜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開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紅色,來振奮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尋找楓林的紅葉。但眼前這一閃光艷,是秋天的“臨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風吹落了。
在悵惘迷茫之中,我凝視著這滿山滿谷的吹落的紅葉,而“向前看”的思路,卻把我的心情漸漸引得歡暢了起來!
“落紅不是無情物”,它將在春泥中融化,來滋潤培養它的新一代。
這時,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幅綠意迎人的圖畫!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鄉去,坐汽車從公路進入祖國的南疆。小車在層巒疊嶂中穿行,兩旁是密密層層的參天綠樹:蒼綠的是松柏,翠綠的是竹子,中間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色調深淺不同的綠樹,襯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綠”把我包圍起來了。我從驚喜而沉入恬靜,靜默地、歡悅地陶醉在這鋪天蓋地的綠色之中。
我深深地體會到“綠”是象征著:濃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熱切的希望……
綠,是人生中的青年時代。
個人、社會、國家、民族、人類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時代。
我愿以這支“綠的歌”獻給生活在青年的社會主義祖國的青年們!
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七日
《綠的歌》是一首滿蘊著溫柔與沉思的心之曲,也是一首意氣激昂、催人向上的青春之歌。八十多歲的老作家寫出這般靈性、這般生氣的散文詩篇章,本身就是一支綠色的生命之歌。
沿著歌聲一路走過去,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天地。色彩藝術的出色運用,不僅使作品文彩斐然,而且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調。藍色,是冰心涂畫的第一抹色彩,它來自大海的賜予,構成了作家的童年夢幻與赤子情懷。冰心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濱度過的,大海陶冶了她的思想情緒,孕育了她的藝術靈性,也給予她博愛的胸襟。這樣,大海就成為冰心向往的生活背景,成為她所喜愛的作品背景,冰心也由此與藍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藍色的世界里,她帶著溫柔與微笑,吟詠著母愛的神圣與童心的純真,體味著大海的闊大、深遠和莊嚴,追求一種彌漫著愛的清純境界。這些特點構成了冰心早期創作的風格。當冰心告別蔚藍的大海,走出童年,城市的雜色曾使她一度產生“青年的危機”。既執著于母愛與童心的追求,又意識到這一切無法兼濟天下的矛盾,導致冰心的創作在“滿蘊著溫柔”的同時,也“微帶著憂愁”。受過新文化浪潮激蕩的冰心,“開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紅色”,想在沉思中振奮精神。她去尋西山的紅葉,卻又慨嘆“眼前這一閃光艷”,很快會被朔風吹落,這種描寫真實地表現了冰心當時既向往進步又矛盾惶惑的心路歷程。多少年后,當冰心沿著“向前看”的思路走出這悵惘迷茫,那曾經嘆息過的滿地落紅早已化作春泥,其飄落的生命成就了大地的事業,孕育出滿眼新綠,無限生機。隨著作品思路的跳躍,引發了冰心對故鄉之行的回憶。那是1955年的冬天,從北京的冰天雪地到福州的蔥蘢田園,綠色的南方深深地嵌入冰心的腦海,以至于她幾十年后還陶醉于那鋪天蓋地的綠色之中。行文至此,冰心彈奏出綠色的主旋律,集中抒發了自己對綠色的理解,并在哲理意義上概括升華,使之煥發出思想光彩。如果說,“綠,是人生中的青年時代”,那么,《綠的歌》就帶著冰心沉淀人生后的深沉、悟徹生命后的清澈、體味青春后的激越,而成為老作家獻給青年們的青春之歌。縱覽全篇,從藍色的偏愛到紅色的向往,再至綠色的陶醉,作者并非一味徜徉在海邊、山中、綠林,恣意揮灑自然風光,而是以強烈的主觀色彩,借景抒情,表現人生。那些變化的色調,既是冰心不同生命階段中心路歷程的標志,又是作家審美意趣和人生境界的寫照,它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則是冰心對愛的懷戀、思的振奮和生的悟徹。
精巧的結構安排,曲折有致的文筆,為這篇散文詩平添了藝術的魅力。本文意在寫綠色,卻先宕開一筆,表現對藍色的迷戀和對紅色的向往。然后思路一躍,推出鋪天蓋地的綠色,造成奇峰突起、境界人云的效果。自然色彩的變幻,帶來文章的搖曳多姿;作家情感的發展,使得文勢跌宕起伏;抑揚曲直的描寫,造成了結構的錯綜之美;而卒章顯志的手法,又點化了主題,升華了意境。尤其令人欽佩的是,作家雖入暮年,思想追求不懈,藝術靈氣不減,在保持以往創作基調的同時,又發展了自己的風格,使那“滿蘊著溫柔”的篇章,也呈現出激越的情懷、生命的力量和時代的風尚。
上一篇:《綠染窗幃》鑒賞
下一篇:《綠窗隨筆》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