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任光文淑慧
田一文
我愛螢火。我愛那個囊螢夜讀的故事。
螢,小小的、閃亮的螢,因為你耀著我的窗子,我才有了囊螢照讀的感興。
螢,知否?多少人在黑夜里面,借著你發(fā)出的美麗的微光,才趕完一段坎坷的旅程。在這些人身上,你如同一顆星,你被他們看做是光輝的星座。
螢,小小的螢呀,你發(fā)出小小的光亮,永遠燭照著這些人的旅途,永遠為他們清除旅途的黑暗吧。
小小的、閃亮的螢,多少孩子撲捉你,要你去陪伴他們睡眠;給那些小小的心,小小的靈魂以溫煦的情意。螢,小小的螢,去陪伴這些孩子吧,讓他們挨著你,做著美麗的光與熱的夢。
在故鄉(xiāng)的竹院里面,我不是常常要撲捉你么?我輕輕地撲過你閃亮的地方,而你卻悄悄地從那地方飛遠了。
螢,小小的螢,發(fā)出小小的光亮。
有多少人會珍貴這黑暗中的一粒光,便有多少人珍貴這夏夜中的一粒螢火。
寒冷中的一星火焰,會給人以溫暖。
夏夜中的一粒螢火,給我們的是光與熱,令我們愛戀。
我要撲捉螢火,裝在火柴匣里,不是囊以照讀,而是囊以溫暖我這顆眷懷故鄉(xiāng)的人。
1941年夏,重慶。
這篇散文詩,由“囊螢夜讀”說起。囊螢夜讀的故事,大約最早見于南朝宋時檀道鸞的《續(xù)晉陽秋》中。說的是晉代車胤,幼年勤學,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貯螢照書來讀。古代知識分子的這種發(fā)憤刻苦精神,可以上溯到孔子議論“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時候。后來,它便在中國知識分子心靈上成為一種文化的積淀。
但是,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此,他只是以這個為人熟知的故事起興,緊接著便一筆蕩開,從第三自然節(jié)上,把螢置于主體位置上予以熱情的贊美。
作者贊美螢,把它擬作靈性之物,親昵地以“你”呼之。螢的光雖然微弱,但它在無邊的夜里,卻能燭照行人腳下坎坷的旅途。所以對這些人來說,螢有如一顆星,有如光輝的星座。這富有詩情的形象比喻,凝聚著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受。黑暗的現(xiàn)實,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多么渴望著光明,那怕是螢火一樣的微光來指引前程。
然而,天真的孩子們,對黑暗的現(xiàn)實,對坎坷的人生旅程,還沒有切膚之痛的體驗,所以當他們用捉來的螢伴自己睡眠時,作者便祝福他們能“做著美麗的光與熱的夢”,不致于象自己的父兄那樣滿患著人生的憂患。
這種對螢的贊美,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螢作為發(fā)光的昆蟲,夏夜里能給人照路,是實寫;螢作為光明的象征,給人以遐想,撩人以詩情,使它具有了人生哲理的內(nèi)涵,則是虛寫。這種虛實相生的筆法,既節(jié)約文字而又寓意豐滿。
從第六小節(jié)開始,作者又轉(zhuǎn)向另一個角度來寫螢,來贊美螢。那是對在故鄉(xiāng)捕捉流螢的回憶,以及對螢的珍愛,和由此而引發(fā)的故鄉(xiāng)情思。
全文結(jié)尾時,點出囊螢不是為了照讀,而是為了要溫暖眷懷故鄉(xiāng)的心,以與開頭呼應,并揭出文題的新意。這樣,不但使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借螢火微弱的光與熱來溫暖自己,正反映出現(xiàn)實的黑暗與冷酷,道出了人們對于光明的殷切期望。
上一篇:《啊,通天河》鑒賞
下一篇:《囚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