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冠洲
陳慧瑛
這是故鄉一年一度的良宵。
初月,圓滿有如處女的夢;
春花,在籬邊墻頭,忘情地炫耀它們新嫁娘般的芳姿;
南曲幽幽的清韻,小河似的,流漫街頭巷尾;
花燈,一盞盞地亮了,象一只只含情脈脈的眸子,望著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多情的兒女……
令人銷魂喲,故鄉的元夜!
誰沒有過血里流火的年輕時光?誰沒有過燈前的眉目傳語、燈下的暗地相呼?還有,那“眾里尋他千百度”的焦灼;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珊闌處”的驚喜;那“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的悲歡離合……
這故鄉的元夜呵,想起它,哪怕你是鐵石人兒,心也會變得水一般柔和;哪怕你身在他邦異國,也要止不住腸斷淚落……
元夜的燈花,一朵朵地亮著,象慈母溫馨的笑容,在我的心頭,在你的心頭,在每一個天涯游子的心頭……
江南元霄之夜的勝景,自古就有不少吟詠的詩文。宋元之際的文人周密曾在其《武林舊事》中,亟寫了杭州元夕的燈火之盛:“至二鼓……觀鰲山……金爐腦麝,如祥云五色,熒煌炫轉,照耀天地。山燈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其下為大露臺,百藝群工,競呈奇伎……清樂傀儡,繚繞于燈月之下……”那繁盛輝煌的景象真令人心馳神往,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南國元夜燈會的文化傳統,經過千百年的延續發展,到社會主義的今天,又將以怎樣的瑰麗奇彩,吸引著兒女的心呢?陳慧瑛這首散文詩《元夜》,以優美、動情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令人銷魂的南國的元夜。月掛中天,如少女的臉龐;春花灼灼,怒放在籬邊墻頭;南曲幽幽,流漫街頭巷尾。在這月、花、音樂的烘托伴奏下,萬千燈盞,“象一只只含情脈脈的眸子”,一盞盞地亮了……良辰美景,流光溢彩,把人帶進如癡如醉的夢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并沒有繼續鋪寫花燈之盛,而把焦距對準花燈下一組組特寫鏡頭,濃墨潑彩地描繪了少男少女們男歡女愛的喜愁哀樂。這神來的一筆就為全詩的主旨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這樣的美景人情,回憶起來,怎不教人柔腸寸斷、珠淚潸然呢?這故鄉元夜的燈花,象慈母溫馨的笑容,將永遠留在兒女的心頭,永遠牽動著天涯游子的心。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于自己的兒女來說都是可愛的,但在良辰美景之中,在燈月幢幢之下的愛情似乎更令人刻骨銘心。作者借景抒情,抓住最動人的一瞬,抒發了多情的兒女對故鄉、對祖國的一往深情。
全詩由景人情,情景交融,詳略得當,點面結合,比擬貼切,優美動人,情緒跌宕,富于節奏,大量的設問、排比、復沓句式的運用,使作品一詠三嘆,回環往復,令人回腸蕩氣,深受感染。
上一篇:《偶像的話》鑒賞
下一篇:《兄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