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含怒
【原典】
范忠宣公①安置永州,課②兒孫誦書,躬親③教督,常至夜分。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④加以橫逆,人莫能堪,而公不為動,亦未嘗含怒于后也。每對賓客,惟論圣賢修身行己,余及醫藥方書,他事一語不出口。而氣貌益⑤康寧,如在中州⑥時。
【注釋】
①范忠宣公:即范純仁(1027~1101),字堯夫,范仲淹次子,謚忠宣。注見“唯得忠恕”條。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古稱零陵,雅稱瀟湘,別稱竹城。②課:教書講學。③躬親:親自。④或:有的人。⑤益:更加,越發。⑥中州:河南省的古稱。
【譯文】
范純仁流放永州,教兒孫們讀書,親自監督,常常到夜半時分。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有的人對他不尊敬,一般人都不能忍受,而范純仁始終不為此而煩惱,也從不在事后懷恨。每次與賓客交談,只是談論圣賢如何修身養性,其余則談論學醫及藥書,其他的事從不去說。這樣,氣色與外表更加安康寧靜,像在京城的時候一樣。
【延伸閱讀】
孔子曾高度贊揚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范純仁屢遭貶謫,面對橫逆,不為所動,怡然自得,大體似之。常人是很容易受到情緒感染的,而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周圍環境控制的。鐘嶸就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詩品序》)人的情緒起落無端,突然而起、突然而去,正在于環境的千變萬化、不可預測。人一旦成為環境的俘虜,便會釀成很多的人生悲劇。情緒受限于環境,就意味著情緒的不可控。于是我們就看到生活中的很多人,暴虐無度,喜怒無常,感情用事而至于悔恨不迭;于是我們就看到很多人,偏袒溺愛,愛屋及烏,遷怒于人而至于誤人誤己。情緒恰如河流,任由它流淌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然而情緒之所以失控,正在于個體自主性的缺失。魯國貴族季康子曾向孔子請教治國的方法,孔子回答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草之所以隨風而動,正在于草的柔弱;情緒之所以不穩定,正在于個體的意志不堅強。假如個體堅強,情緒就能夠臣服于主體,在理性的河道中運行了。然而要做到個體的意志堅強,又是談何容易的事情!顏回之所以能夠“不遷怒、不貳過”,因為他是天縱之才;范純仁之所以能夠“不為所動、未嘗含怒”,因為他用了一生的時光來修煉,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看慣了風浪,還有什么能動心的呢!
上一篇:《服公有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未嘗峻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