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時間的哲學。中國現代哲學史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無產階級哲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勝利的歷史,是無產階級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反對地主資產階級的唯心主義與形而上學斗爭的歷史,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
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階段;中國無產階級哲學思想形成階段;中國無產階級哲學思想發展階段。五四運動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階段。五四運動前后以李大釗、陳獨秀、李達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推動下,在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宣傳了社會主義思潮。在哲學上他們則比較集中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陳獨秀的《馬克思學說》、《答適之》和李達的《馬克思還原》、《討論社會主義并質梁任公》、《馬克思派的社會主義》等著作,在當時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盡管他們的這種介紹還是初步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然而這對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卻起了啟蒙的作用。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的同時,西方各種各樣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也傳入到中國來。在中國現代資產階級哲學舞臺上,首先登臺表演的就是胡適的實用主義哲學。還有以梁漱溟為代表的“新儒學哲學”,以及以張君勱為代表的玄學派的“自由意志論”和以丁文江為主角的科學派的“感覺復合論”。為了肅清實用主義,馬赫主義和柏格森主義的唯心主義影響,李大釗、陳獨秀等都廣泛深入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代表了試圖用馬克思主義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工具的正確方向。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地主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反映在統一戰線內部的是戴季陶的民生哲學,反映在統一戰線外部的則是國家主義的二元論與唯心史觀。他們在政治上都極力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他們始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是極端的反革命派,是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政治代表。在哲學上則極力鼓吹唯心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瞿秋白、惲代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對戴季陶主義與國家主義的唯心主義哲學進行了深刻地批判,并在批判斗爭中基本上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瞿秋白的《現代社會學》、《社會哲學概論》、《社會科學概論》、《唯物論的宇宙觀概說》;惲代英的《唯物史觀與國民革命》、《與李琯卿君論新國家主義》等著作,都試圖結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闡述自己對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某些觀點的初步理解,從而把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五四時期的基礎上又推進了一步。其中,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階級斗爭的觀點與方法,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全面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地位及其發展趨勢,正確地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前途等一系列根本問題,從而奠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基礎。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階段。這一時期的地主資產階級哲學的主要代表,是張東蓀的新康德主義與葉青的假馬克思主義哲學。張東蓀唯心主義的架構論、多元認識論以及他對唯物辯證法的攻擊,反映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極端仇恨。而以葉青為代表的托洛茨基派對張東蓀的批判不僅沒有擊中要害,而且還在馬克思主義外衣的掩飾下偷運唯心主義與形而上學。他拋出的哲學消滅論,以及他所販賣的托洛茨基派的機械論、均衡論和折衷主義,就是企圖從根本上修正或取消馬克思主義哲學,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唯心主義營壘中兩個不同的哲學流派而已。1930年至1936年,以陶希圣為代表的“新生命”派和以任曙、嚴靈峰、李秀為代表的托洛茨基派,又挑起了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社會史論戰。他們以唯心史觀和形而上學為武器,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為國民黨反動統治作辯護。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張東蓀、葉青、陶希圣等人的唯心主義哲學進行了有力地批判,并在斗爭中促進了馬克思哲學的形成和發展。這一時期,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以及艾思奇的《哲學講話》和李達的《社會學大綱》的發表、標志著中國現代無產階級哲學思想的形成,從而使中國現代哲學思想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其中,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開始形成的標志,《實踐論》和《矛盾論》則標志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系統化。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國無產階級哲學思想進一步發展階段??谷諔馉幤陂g,在國民黨統治區內以蔣介石、陳立夫為代表的唯生論與力行哲學,借助于政權的力量占據了統治地位。但是,這一時期“影響最大,聲名最大”的還是以馮友蘭為代表的新理學與以賀麟為代表的新心學,他們是中國現代新儒學哲學的主要代表。以陳銓為代表的戰國策派,則是國內外法西斯主義唯意志主義哲學的代言人。至于熊十力的所謂新唯識論,主要是反映了一般地主資產階級哲學的傾向。盡管這些流派不同,但都在提倡唯心主義與形而上學,尤其是在極力鼓吹直覺主義與蒙昧主義,企圖以此來代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客觀真理。這一時期,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戰爭與戰略問題》、《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人為什么犯錯誤?》等一系列哲學著作,不僅對國內外哲學思想戰線兩條路線的斗爭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而且也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了全面地系統地重大發展。其中,毛澤東的論著對中國革命進行了系統總結,毛澤東哲學思想得以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
三年解放戰爭時期,資產階級哲學雖然出現了相對沉寂狀態,但是資產階級的所謂中間路線卻一時活躍起來。他們對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企圖在中國建立英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在哲學上則極力鼓吹矛盾調和論與中庸之道,反對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與階級斗爭的理論。在此期間,美國國務院在1949年8月5日還發表了所謂《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的白皮書和艾奇遜致杜魯門的信,攻擊中國共產黨,歪曲中國革命,散布歷史唯心主義。對此,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都進行了有力地批判,特別是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飛快發展,中間路線的政治主張很快被革命的現實所摧毀。他們的唯心史觀隨著蔣介石反動政權的垮臺,也就宣告徹底破產。這一時期,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唯心史觀的破產》等許多哲學著作,對美蔣反動派所鼓吹的歷史唯心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清算,并且在中國革命斗爭實踐中繼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對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理論和軍事辯證法,對歷史唯物論和政治學說,對思想方法論和工作方法論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到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短短的三十年的時間里,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經被中國人民所掌握,就產生了偉大的物質力量,從而使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勝利,從此以后,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上一篇:中國現代史
下一篇: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