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稚圭論治性正家疏
臣聞治亂安危之機,在乎審所用心。蓋受命之王,務在創業垂統,傳之無窮;繼體之君,心存于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昔者成王之嗣位,思述文、武之道以養其心,休烈盛美,皆歸之二后而不敢專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祐焉。其詩曰:“念我皇祖,陟降廷止。”言成王常思祖考之業,而鬼神祐助其治也。
陛下圣德天覆,子愛海內,然陰陽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論議者未丕揚先帝之盛功,爭言制度不可用也,務變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復復之: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無所信。臣竊恨國家釋樂成之業,而虛為此紛紛也,愿陛下詳覽統業之事,留神于遵制揚功,以定群下之心。《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
傳曰:“審好惡,理情性,而王道畢矣。”能盡其性然后能盡人物之性;能盡人物之性,可以贊天地之化。治性之道,必審己之所有馀,而強其所不足。蓋聰明疏通者,戒于大察;寡聞少見者,戒于雍蔽;勇猛剛強者,戒于大暴;仁愛溫良者,戒于無斷;湛靜安舒者,戒于后時;廣心浩大者,戒于遺忘:必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后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唯陛下戒之,所以崇圣德也。
臣又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冠》、《婚》:始乎《國風》,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內,故圣王必慎妃后之際,別適長之位。禮之于內也,卑不隃尊,新不先故,所以統人情而理陰氣也。其尊適而卑庶也,適子冠乎阼,禮之用醴,眾子不得與列,所以貴正體而明嫌疑也。非虛加其禮文而已,乃中心與之殊異,故禮探其情而見之外也。圣人動靜游燕所親,物得其序。得其序則海內自修,百姓從化。如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因時而動,以亂國家。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義。陛下圣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下無為而治。《詩》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傳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上一篇:古文辭類纂《匡稚圭戒妃匹勸經學威儀之則疏》全文
下一篇:古文辭類纂《司馬子長六國表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