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9】非理性繁榮(第三版)
(〔美〕羅伯特·J·希勒著,李心丹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36萬字,2016年12月第1版,58元)
△5篇(13章):[1]結構因素;[2]文化因素;[3]心理因素;[4]理性化繁榮的嘗試;[5]行動呼吁。
〇投資者之間表現出的非理性繁榮跡象,自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有增無減。還進一步解釋了驅使所有市場上下波動的力量,說明了投資者的興奮感如何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到一個令人暈眩且不可持續的高度,以及在其他時候,投資者的沮喪感又如何迫使價格下跌至令人恐慌的低谷。還提出了緊急政策應對的建議來減少泡沫的可能性和嚴重性,也提出了在下一次泡沫破裂前降低個人風險的應對辦法。關注股票、房地產和債券市場投資的人更應閱讀這本書。
〇泡沫的實質是一種微妙的社會心理現象,故而它們在本質上難以駕馭。
〇一直以來利率被認為是經濟活動的核心變量,正因為如此,利率隨時間變化的路徑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利率包括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
〇投機性泡沫的歷史幾乎是與報紙的產生同時開始的。(17世紀30年代荷蘭的郁金香熱)。
〇新時代的終結和金融危機。
〇對當前“形勢一片大好”的看法提出了冷靜而合理的糾正。
(2021年4月8日夜9:30閱畢)
上一篇:陳寅恪的學說(第二版)
下一篇: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