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0】互聯網金融九堂課
(謝平著,中國計劃出版社,13.5萬字,2017年5月第1版,42元)
△共9講:①互聯網金融的基礎理論;②互聯網金融模式;③金融產品貨幣化;④互聯網貨幣;⑤數字加密貨幣;⑥ICT、移動支付與電子貨幣;⑦P2P網絡借貸;⑧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和核心原則;⑨“互聯網+”的經濟學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特征:①交易成本低;②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③交易可能性集合拓展;④交易去中介化;⑤支付變革與金融產品貨幣化;⑥銀行、證券和保險的邊界模糊;⑦金融和非金融因素融合。
○未來,很多信譽良好、有支付功能的網絡社區將發行自己的貨幣,稱為“互聯網貨幣”。目前已經出現了互聯網貨幣的雛形:虛擬貨幣。典型案例包括比特幣、Q幣(騰訊公司)等。
○歷史上很多東西都曾被當做貨幣,所以當需要面對電子貨幣或虛擬貨幣時,我們不應該太驚訝。
○移動支付的特點:①利用移動通信設備為載體,主要表現為手機;②運用無線通信技術或移動互聯網;③電子貨幣是移動支付存在的基礎,電子貨幣與移動支付是一對孿生兄弟;④移動支付是貨幣形態的表現形式而非貨幣本質的改變。
○“互聯網+”的三大支柱:物流與支付;信息處理;資源配置。
○互聯網金融的根基是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一旦離開實體經濟,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將是深遠的,不能簡單地把互聯網視為一個在金融活動中僅處于輔助地位的技術平臺或工具。互聯網會促成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的根本性變化。
○電子商務、共享經濟與互聯網金融有天然的緊密聯系。它們既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應用場景,也為互聯網金融打下數據和客戶基礎,而互聯網金融對它們也有促進作用,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上一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干部教育培訓教材?政治建設卷
下一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理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