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2】百歲新稿
(周有光著,張森根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8萬字,2014年1月第1版,45元)
△這本書系周有光先生在100歲之前的十年前寫的部分雜文。如:走進世界、漫出太平洋、人類社會的文化結構、蘇聯歷史札記、傳統宗教的現代意義、全球化的文化穿梭機、女士不宜稱先生、東洋變西方等。
〇周有光2004年9月1日,時年99歲在《自序》中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最好的長生不老滋補品。希望《百歲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書。
〇中國有三綱教條: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民主時代的三綱是自由、平等、博愛。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時期,三綱教條曾經是安邦定國的意識形態。
〇當今世界,神學文化、玄學文化、科學文化,同時并存。
〇蘇聯領導人:列寧(在職7年)、斯大林(29年)、赫魯曉夫(11年,政變下臺)、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羅波夫(2年)、契爾年科(1年)、戈爾巴喬夫(6年,政變下臺)。共74年,7任領導,5人死后卸任,2人政變下臺。斯大林在職最長,樹立蘇聯模式,被稱為斯大林主義。
〇蘇聯的文化:1.成功的記錄:人造衛星、開辟外空;普及教育、改革文字;2.失敗的教訓:禁錮思想、控制新聞;偽造歷史,摧殘科學。
〇提倡文言是時代錯誤?,F代人要說現代話,寫現代文,開創現代文化。文言的用處只有了解古書,不適合用于現代生活。
〇“學而不思則盲,思而不學則聾”。
〇“21世紀人”的座右銘是:了解過去,開創未來,歷史進退,匹夫有責。
〇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今人登月球而小地球。在這個加速度地飛躍發展的時代,讓我們萬眾一心,抓住千古難逢的機會,把文明古國改造成為文明今國。
〇在現代,歐亞大陸四個文化區(西歐、西亞、南亞、東亞)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化最大的西歐文化,它擴大到美洲,成為“西方文化”。相對于“西方文化”,西亞、南亞和東亞的文化統稱為“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傳播到整個世界,區域文化擴大為國際文化。
〇文化像人生。人生有出生、幼年、成年、老年、死亡。一個生命周期完結之后,又新生下一代。這是生命的新陳代謝。文化有萌發、成才、繁榮、衰退、消亡。一個文化周期終了之后,又再生新文化。這是文化的新陳代謝。不同的是,個人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促:100年,人類的文化周期非常悠長:1000年、3000年。
〇過去一萬年間的人類文化史發生過三次文化飛躍,被稱為“三大高峰”:農業化、工業化和信息化。
〇中國傳統文化之特點:[1]世俗性強、宗教性弱;[2]兼容性強,排他性弱;[3]保守性強,進取性弱。
〇現代社會必須有兩個特性:國際性和進步性。
〇教育是基礎。知識是資源。
〇長壽之道:老來讀書、寫雜文、實行終身自我教育。
上一篇:激活自愈潛能
下一篇: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