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8】中國經濟:2021
(王德培著,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5萬字,2021年1月第1版,58元)
△6篇(17章):1.形勢篇:[1]大疫情,大變局;[2]“脫鉤”與互聯,誰代表未來;[3]貿易全球化何去何從;[4]全球糧食危機或將爆發;2.經濟篇:[5]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安全島;[6]復式危機與復式時代;[7]產業互聯網讓中國再獲機遇;[8]財政壓力凸顯;3.金融篇:[9]金融“末日大洪水”;[10]股市“雜交牛”迷思;[11]供需趨于平衡,房價蠢蠢欲動;4.區域與城市篇:[12]長三角一體化變局;[13]城市經濟下半場;5.企業篇:[14]企業危機戰略;[15]消費大變局;6.社會篇:[16]文化藝術已是經濟基礎;[17]教育回歸初心。
〇新冠疫情復式危機全面爆發,加速“百年一遇之大變局”的演進,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生劇烈變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受到巨大沖擊。“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復式時代將是這次疫情產生的“補償效應”。世界經濟前景雖迷霧重重,但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安全島”。2021年既是中國經濟探尋底部的一年,也是從底部再出發、創新突圍的一年,更是開啟復式時代的一年。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獨善其身越來越不可能,在復式時代,單一的、線性的發展路徑已經走不通,無論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
〇瘟疫無形,不似槍炮鋼鐵,卻也在冥冥之中影響著人類社會的走向,而且往往比戰爭或革命更為深刻和全面,因為疾病直接攻擊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類自身、軀體和心靈。去意識形態、去市場化、去物質化。大疫情觸發大衰退,人類需要化大衰退為大進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然開啟。
〇“脫鉤”中國就是“脫鉤”未來。
〇全球化能夠帶來繁榮,卻不能帶來公平,世界貿易這塊壓艙石愈是厚重,國家、階層之間的平衡就愈難維持。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之間的天然悖論,決定了全球化進程中、國家之間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零和博弈、霸權思維和叢林法則。“區域聯盟”“區域共同體”和“超國共同體”等作為新的政治實體,或將進入現實世界。
〇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道:[1]通過興修水利和人工育種,提高農業種植技術;[2]進一步發揮規模經濟,擴大規模效應;[3]發揮舉國體制功能,為糧食安全兜底;[4]打通、整合農業產業鏈縱向、橫向環節與渠道;[5]打品牌化戰略。
〇世界經濟“缺魂少魄”:經濟發展無方向、科技前景不明、跨國企業財閥經濟基礎性作用被無限放大、西方的普世價值觀也陷入了混沌狀態。
〇“大政府+大市場”的復式時代。
〇中國稅負已站上世界高地。(企業總稅負67.3%)。
〇“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線容不下靈魂”。
〇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
〇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認為,未來的人有6種技能很重要: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玩的能力、找到人生意義感。
(2021年2月7日晨閱畢)
上一篇:中國經濟2018
下一篇: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