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9】社群思維:精神商業時代的創新創業法則
(付巖著,中信出版社,15萬字,2017年1月第1版,48元)
△共6章:①社群思維橫空出世;②擁抱精神商業時代;③人格化商業的魅力;④社群經濟閃耀登場;⑤創業者的社群思維;⑥投資人的社群思維。
○社群思維是人性化生存法則,是一種關乎生存、關于價值的思維方式,它強調社群對于個人和企業的重要性。社群是一種具有共同價值觀的精神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社群思維是一種重視人的精神需求、關注人的價值觀、打造精神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的思維方式及能力。社群思維讓我們充滿能量。
○精神商業是消費者需求的全面升級,這種升級表現為從實物或服務的功能消費需求全面跨越到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
○愛因斯坦曾說:“關心人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奮斗的主要目標。”也就是說,技術的本質與最終歸宿是為人服務的,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發展服務。
○精神商業中用戶的6種細分精神需求分別是安全感、重要感、新鮮感、成長感、連接感和貢獻感。
○社群作為精神商業的孵化器,將對提高創業公司的成功概率發揮積極作用。
○人格就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相對穩定的各種內外特性的總和。人格化,是指事物被賦予了一種擬人化的特質,是一種具有生動感、形象感、親切感,并可以與真實的人進行某種連接的特質。
○“未來中國,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
○人格魅力:真實、大氣、謙虛、誠信;冷靜、樂觀、自律、淡定;寬容、善良、嚴謹、理智;感恩、無私、勇敢、堅定。
○社群經濟以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作為價值創造的出發點,以社群作為價值實現的精神載體,以平衡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為落腳點的經濟形態。是人力經濟、人性經濟、人格經濟。六種魅力:①精神需求統領各層次消費需求;②品牌人格化成為價值創造的起點;③有效用戶社群是價值實現的載體;④消費者主權回歸成為大勢所趨;⑤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充分應用;⑥社會資源實現優化配置與共享。
○“道、法、術、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從道家思想的傳承來講,“道”是天道,是最終的真理,是囊括這個世界甚至更廣闊時空的自然法則;“法”是規律,是尋道的手段,即應怎么跟著天道去做;“術”是方法,是法的表現形式,是建立在道與法基礎上的、技術層面上的操作辦法;“器”是工具,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生命不息,創業不止,這是絕大多數創業者的常態。正如1924年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在面對《紐約時報》記者“你為什么要攀登珠峰”的提問時,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因為山在那里!”
○有效社群的八個特征:①相互熟識,信任尊重;②積極參與,氣氛活躍;③內容豐富,互動充分;④規范明確,機制清晰;⑤組織有效,激發能力;⑥歸屬心理,貢獻意識;⑦凝聚力強,行動一致;⑧互助關愛,積極向上。
○創業開局十分重要。想要成功,就必須在一切發生之前研究結局。
○打造有效社群的“六脈神劍”。
上一篇:社會政策重點領域改革研究
下一篇: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