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8】生命3.0
(〔美〕邁克斯?泰格馬克著,汪婕舒譯,浙江教育出版社,34.2萬字,2018年9月第1版,99.9元)
△共8個部分:①歡迎參與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對話;②物質孕育智能;③不遠的未來:科技大突破、故障、法律、武器和就業;④智能爆炸;⑤劫后余波,未知的世界:接下來的1萬年;⑥挑戰宇宙稟賦:接下來的10億年以及以后;⑦目標;⑧意識。
○政治評論家發現,有7個政治口號的支持率開始顯著上升:民主、減稅、削減政府的社會性服務、削減軍費、自由貿易、開放邊境、企業社會責任。
○未來生命研究所:科技賦予生命一種潛能,它能實現前所未有的繁榮,也能讓生命自我毀滅。
○生命是一個能保夠持自身復雜性并能進行復制的過程。復制的對象并不是由原子組成的物質,而是能闡明原子是如何排列的信息,這種信息由比特組成。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生命看作一種自我復制的信息處理系統,它的信息軟件既決定了它的行為,又決定了其硬件的藍圖。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我們有很好的理由來認真對待以下這個可能性:生命和智能能夠成功地按照它們的目標來塑造我們的宇宙。
○最有可能的宇宙尺度上分享和交易的商品是信息。
○兩個擴張的文明相遇,可能會導致三種可能性:同化、合作或者戰爭。與今天的文明相比,未來的文明相遇時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更小。
○如果我們不改善我們的技術,問題就從“人類是否會滅絕”變成了“人類會如何滅絕”:小行星撞擊地球、超級火山爆發、年老太陽的余暉以及其他大災難,哪一個會先來?
○如果我們小心謹慎地改進技術,深謀遠慮、計劃周全地避免陷阱,那生命就有可能在地球上,甚至地球外繁榮昌盛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遠遠超越我們的祖先最不羈的夢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人類存在的奧秘不在于活著,而在于尋找為之而活的目標。”
○拉爾夫?瓦夫多?愛默生:“人生是一場旅途,而不是終點站。”
○生物就是一個擁有有限理性的主體,它不止追求一個目標,而且還遵循著經驗法則,趨利避害。
○如今掌權的并不是我們的基因,而是我們的感覺。這意味著人類的行為并不一定有利于種族延續。
○意識=主觀體驗。
○神經科學實驗告訴我們,許多行為和腦區都是無意識的,大部分意識體驗都是對大量無意識信息做出的“事后總結”。
○泰格馬克把生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生命1.0,指在宇宙中自然進化的生命。這是一個自然的、沒有經過干預的、沒有經過雕琢的生命演化進程。第二階段稱為生命2.0。泰格馬克認為,生命2.0是人的文化構造與人的進化交織在一起的進程。第三階段稱為生命3.0。他筆下的生命3.0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用他的比方來說就是,“硬件系統”發生了變化,人的技術對生命的進化進行了干預。換句話說,就是人有了“介入”生命演化的可能性。
○決定人類終極命運的只有一個問題最重要: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擁有人的意識。
上一篇:生命3.0
下一篇: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危局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