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焦裕祿精神
(吳宏亮主編,中共黨史出版社,18.1萬字,2018年1月第1版,48元)
7章:[1]焦裕祿精神的內涵及其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2]親民愛民的公仆情懷;[3]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4]科學求實的務實作風;[5]迎難而上的大無畏精神;[6]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操;[7]焦裕祿精神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焦裕祿精神主要是指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叫日月換新人”“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迎難而上,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死不瞑目的大無畏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焦裕祿精神產生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熏陶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
這本書史論結合、史料詳實、論述嚴謹,生動描繪了焦裕祿同志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艱苦奮斗、鞠躬盡瘁的歷史畫面,展現了焦裕祿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深刻闡述了焦裕祿精神的主要內涵和基本特征,并結合實際論述了焦裕祿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大道至簡。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簡單地說,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馬克思主義是為窮人說話的,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
“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也”。道不遠人,道在倫常日用中。
古人說:“治國之要在治吏”。官德決定民德,官風決定民風,“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下亂者”。
錢琦《錢公良測語·規世》:“做官念頭重,做人念頭輕,則毀譽常足墮志”。
汪天賜《官箴集要》:“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
苦難鑄就輝煌,實踐鍛煉才干。
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品格,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
唯有精神能比闊蒼穹,唯有奮斗能改變命運。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主觀受客觀的制約,又可以反作用于客觀。在物質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能創造出一定的條件。
“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民心”。
上一篇:激活團隊
下一篇: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