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0】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張宏杰著,重慶出版社,33.5萬字,2016年4月第1版,39.8元)
△共九章:①帝國遺產的繼承人;②盛世的保障;③統治風格劇變——孝賢皇后之殤;④權臣的結局;⑤盛世之巔;⑥文字獄;⑦盛世的崩坍;⑧鴉片戰爭的種子;⑨烈日余暉。跋:乾隆皇帝的外表、性格及傳說。
○乾隆盛世是一個饑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只有生存權沒有發展權的盛世。
○乾隆皇帝是一個風度翩翩,充滿自信,富于精神活力的人。他擅長與人相處,知道怎么樣恰到好處地表現他的威嚴和善意。對于接觸不多,特別是第一次見面的人,他是迷人的,富于魅力的。但是,那些常伴身邊的大臣近侍們卻清楚地知道,這不過是皇帝性格的冰山一角,水下的部分遠比這復雜。
○作為個體,再狡猾、再有實力的官員在皇帝面前也往往不是對手。但是,一旦這些官員結合成官僚集團,形勢就發生逆轉。
○乾隆一生作詩41863首,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
○張廷玉有過人的才華,辦事非常勤勉,不惜心力。
○政治穩定,財力雄厚,軍事力量強大,人口空前2.9億?!笆⑹馈钡闹c:①父祖兩代奠定的基業;②乾隆的勤政;③所打造的高效率官僚隊伍;④前期懲貪措施的成功。
○朱元璋出身貧寒,身上有一種強烈的民粹主義傾向。
○歷朝歷代,都有無數進身無路而自認有奇才異能的讀書人懷抱“策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的夢想,紛紛毛遂自薦,滿懷熱情地向朝廷獻書、獻策、獻詩、獻賦。其目的無非兩種,一種是出于社會責任心,揭露疾苦,為民請命;另一種是賣弄文筆,逞露才華,希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手握“法”、“術”、“勢”三種韁繩和鞭子。
○乾隆之后的中國,一蹶不振,人心淪喪,在農民起義和外敵入侵面前都缺乏抵抗力,不能不說與乾隆打斷了官員和士人的脊骨表里相關。
○如果說專制政治的經濟原則是剝削和壓榨,那么操作秘訣就是控制和壓迫?;实劭刂浦倭朋w系,官僚體系壓迫著整個社會。一旦高壓減輕,則社會秩序必然出現劇烈反彈。隨著官僚體系的廢弛,乾隆晚年社會治安迅速惡化。
○蒙田說:“老年有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這么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官府處理民眾上訪,一直是這樣的思路:一方面,懲戒不法官員;另一方面,對于上訪者也絕不給好臉子,以免鼓勵這種歪風。
○“千古第一全人”。
○從公元前22世紀到1911年,從夏禹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為止,中國歷代君王近五百名,其中活到七十歲以上的僅有九人,分別是漢武帝、梁武帝、唐高祖、武則天、唐明皇、宋高宗、忽必烈、朱元璋、乾隆。
(2017年11月9日晨0:30閱畢)
上一篇:領導風格
下一篇:高倍速閱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