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世紀羅馬教皇權力逐漸加強的基礎上,在法蘭克王國封建制度逐漸確立的前提下,法蘭克國王與羅馬教皇相互勾結、互相利用的產物。它的建立加速了基督教在歐洲的傳播,同時對西歐國家,特別是意大利的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世紀末,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初期的基督教一度走向衰落。然而,在法蘭克人征服的高盧地區,則是另一種情形。法蘭克王克洛維在當地正統基督教會支持下,迅速統一了日耳曼其他各部落地區。克洛維于496年帶頭皈依羅馬教會,并令士兵全部受洗入教。克洛維建立的墨洛溫朝歷代國王、貴族為拉攏教會,撥贈大量土地,授予種種特權,使教會成為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他們在國王的管轄下,成為王權的重要支柱。六世紀末,意大利的羅馬教皇為擺脫東羅馬帝國皇帝的控制,也極力擴張勢力。教皇格利哥里一世(590-604年在位)乘倫巴德人侵入意大利北部之機,攫取了羅馬城的統治權,并把他的管轄范圍擴大到意大利的中部以及西西里,他已成為意大利中部諸省的實際統治者。在羅馬城內,他是行政長官,掌握武裝、控制法庭監獄、鑄造貨幣、管理市場、修造城垣,辦理學校等。他還把教皇權力伸入西班牙、不列顛和北非。
在墨洛溫王朝查理·馬特統治時期(715-741年),教皇與國王加速了相互勾結的進程。在查理·馬特對萊茵河東岸巴伐利亞、阿勒曼尼的討伐戰爭中,雙方長期對峙。723年,查理·馬特在教皇格利哥里二世支持下,派傳教士卜尼法斯到萊茵河東岸括動,建立修道院,并在巴伐利亞公國建立了八個隸屬于教皇的教區,卜尼法斯本人任大主教,加強了查理·馬特對這一地區的統治。從查理·馬特統治時期起,國王賞賜給教會土地,作為采邑,而接受采邑必須附帶軍事服役。基督教會、修道院長連同他們的仆從都與貴族一樣,被編入軍隊。主教、修道院長都親自帶兵作戰。查理·馬特在新征服的地區建立主教區,又把教會的職位作為對手下將領士兵作戰賣力的犒賞。他的一個忠實侍從官曾兼任兩個修道院院長,他的侄子甚至兼任了五所修道院院長。這樣,神職人員同時又是國王的軍人,國王的將領士兵又被派去充當教會的主持人,使封建統治階級的暴力工具與思想統治工具緊密結合,成為一體。
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于751年發動宮廷政變,篡奪了王位。此時正值倫巴德人企圖控制教皇區,直接威脅了教皇的統治,教皇遂極力拉攏法蘭克國王,與之結盟,以對抗倫巴德人。丕平也極需借助教皇的力量,使其篡位合法化,教皇便冊封矮子丕平為法蘭克國國王。從這時起,國王被認為是上帝的代表,反對國王就是反對至高之神。753年,倫巴德人入侵羅馬地區,教皇斯蒂芬二世逃到高盧,又僭封矮子丕平為羅馬保護人。矮子丕平應教皇請求,于754年、757年兩度遠征意大利,迫使倫巴德王把所侵占的拉文那總督區和羅馬地區交給教皇,幫助教皇在意大利中部建立起教皇國(757年-1870年)。它的出現成為歐洲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的存在與發展,使意大利國家的統一受到嚴重的障礙。
上一篇:教父學
下一篇:數學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