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甘蔗喻
【原文】
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1]:“種好者賞,其不好者,當重罰之。”時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得勝于彼。”即壓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反敗種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
世人亦爾:欲求善福,恃己豪貴[2],專形挾勢,迫脅下民,凌奪財物,以用作福。本期善果[3],不知將來反獲其殃。如壓甘蔗,彼此都失。
【注釋】
[1] 誓言:表示一定按所說的去做。本文指雙方共同約定。
[2] 恃己豪貴:依仗自己有權勢。
[3] 善果:善,佛教名詞,與“惡”相對,指符合教義的言行、意識。善果,依善行所得到的美好、善良的結果。
【譯文】
過去有兩個人一起種植甘蔗,并共同立下一個約定:“種得好的有獎賞,種得不好的要重罰。”當時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心里想道:“甘蔗非常甜,如果把它的汁壓出來,再用來澆灌甘蔗林,甘蔗定會甜美無比,肯定會超過那個人。”于是他就壓出甘蔗汁用來澆灌,希望使甘蔗更加甜美。豈知反而損壞了甘蔗苗,結果所有的甘蔗全都壞死了。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想得到美好和富貴,就依仗自己的豪貴,專門以勢壓人、脅迫百姓、掠奪財物,以此用作獲得善果的資財。本來希望得到福報,殊不知將來反而因此招致災難。這就如同壓甘蔗汁澆甘蔗苗一樣,不僅損失了種植的甘蔗,而且連已有的甘蔗都損失殆盡。
【評析】
故事中的這個人,為了讓甘蔗長得好,沒有考慮到作物的成長規律,結果不僅損壞了種子,連原有的甘蔗都損失了。毫無疑問,他的動機是好的,但他的這種行為卻與“揠苗助長”沒什么不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情況和故事里的情形相似。他們往往為了得到利益而投機取巧,不遵循事物發展規律,不按規矩辦事,還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妄圖尋找捷徑,最后落得兩手空空。
故事征引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
有一天,佛陀和他的侍者一起出去辦事。當時正是酷熱的夏天,所以當他們行走了一段路后,就覺得口干舌燥。堅持到中午的時候,佛陀感覺實在是饑渴難耐,便對侍者說:“剛才我們不是經過一條小河嗎?你現在就去那兒弄些水來喝。”
于是,侍者拿著容器去那條小河盛水了。路不遠,他一會兒工夫就找到了,可是碰巧的是,他剛走到那里,就看見有幾個商人騎著馬正從那條小溪經過,溪水被他們弄得渾濁不堪,根本不能喝!侍者看到這一情形,轉身就回去了。
佛陀看見他空手而歸,正想責怪侍者,誰知侍者搶先一句告訴佛陀說:“小河我找到了,可是剛才我親眼看見溪水卻被一些商人弄臟了,根本不能喝,我們還是重新找條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條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離這里也不遠,兩個時辰就可以到。”
佛陀已經口渴之極,說了句:“何必這樣呢?我們離這條小溪近,況且我早已口渴難耐,要是去找前面那個小溪,不還得走兩個時辰的路嗎,我可忍受不了。你還是到剛才的那個小溪盛點水吧。”
侍者聽了,滿臉不高興,很不情愿地拿著容器又去了,在路上,他就想:“師父也真是的,剛才不是看見了嗎?水那么臟,怎么能喝呢?現在又讓我去,這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
想到這兒,侍者停住了腳步,決定不去了,轉身對佛陀說:“我剛剛就已經告訴你了,溪水已經被別人弄臟了,你為什么非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沒向他解釋,說道:“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投機取巧,等一會兒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現在你只需要聽從我,我保證你肯定不會白跑的一趟。”
聽完佛陀所說,侍者再次不太情愿地去了,可讓他驚訝的是,當他再次來到這條小溪邊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清澈、純凈的溪水,那些污濁的泥沙早已經不見了。
沒有耐心等待成功
從前有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曾在許多行業中創造了輝煌的成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他想要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從此安度晚年。當時有無數人盛情相邀,于是他答應給他們做最后一場演說。
大師演說的日子到來了,全場上座無虛席,人們都在臺下焦急地等待著,盼望能早點一睹大師的風采。講臺的大幕徐徐拉開了,人們看到舞臺的正中央放著一個高大的鐵架,鐵架上吊著一只巨大的鐵球。一位老者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到鐵架旁邊。讓人們感到奇怪的是,他今天是來演說的,應該以一副西裝革履報告者的模樣出現在舞臺上的呀,可是他為什么身著一套紅色運動服,穿一雙白色運動鞋。
人們看了他這一身打扮,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于是都好奇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過了一會兒,工作人員又拿來一個大鐵錘,放到了老者面前。接著主持人又請了兩名身體強壯的小伙子到臺上來,這時候大師請他們用鐵錘去敲打那個大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兩個小伙子試著全身的勁兒,抬起大鐵錘用力向吊著的大鐵球砸去,頓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響亮聲音,但是鐵球卻紋絲不動。他們又用大鐵錘連續砸下去,很快小伙子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鐵球仍舊沒有動。
會場上所有的人都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靜靜地看著。在這時,大師從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個小錘,開始對著大鐵球連續敲打,一下接著一下。敲一下,便傳出“咚”的一聲,一個短短的停頓,接著又是一聲。
人們依舊奇怪地看著他,而大師卻一直在全神貫注地認真敲打著那個球,連續不斷的“咚咚”聲也在不停響起。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會場上的人已經等得有點不耐煩,開始騷動了。他們扭動著身子或出聲抗議表示不滿。而此時的大師卻入定一般,一小錘一個停頓地敲著,對于場下人們的反應像是根本沒有看見。半個小時過去了,那個鐵球還是沒有動,許多人憤憤地離開了,一會兒工夫會場上已經空出了許多座位。
40分鐘過去了,坐在最前排的一個小伙子突然叫道:“球動了!球動了!”剎那間,喧鬧了半天的會場一下子寂靜下來了,人們把目光緊緊盯在了鐵球上。他們看到那個鐵球已經開始緩緩擺動,幅度很小,不細看是難以察覺到的。大師呢,仍然保持著那個姿勢,一小錘一小錘敲著,不時有咚咚的聲音傳來,人們在臺下默默地聽著。
又過了一會兒,鐵球開始越蕩越高,甚至拉動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他的巨大威力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就是那兩個小伙子用大鐵錘也沒有打動的大鐵球,居然在大師一小錘一小錘的敲打中劇烈地蕩起了秋千。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終于場上爆發了出熱烈的掌聲。
上一篇:百喻經全集《渴見水喻》譯文賞析
下一篇:百喻經全集《煮黑石蜜漿喻》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