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詩歌
斯里蘭卡舊稱錫蘭,主要使用僧伽羅語。
現存最早的斯里蘭卡詩歌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這些最早的詩大約只有六組不押韻的偶句,刻在巖石上。其中一組偶句是為了永久紀念一位死于職守的皇家石匠。雖然有證據說明這種詩的傳統繼續存在,可是至今仍沒有發現作品樣本。現在獲得的早期斯里蘭卡詩歌樣本作于公元5世紀和6世紀。刻于西吉里亞鏡墻上的詩作,時間在5世紀到13世紀之間。這些詩刻,基本上屬于抒情詩類。這是當年的游人們在觀看了巖壁小洞中的一些著名壁畫有感而發之作。這些詩句使用了多樣化的格律形式,包括無韻偶句以及押韻的四行詩等。這種押韻四行體后來便成為斯里蘭卡詩歌中的流行詩體。
不過,斯里蘭卡現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長詩作于10世紀。這首長詩論述修辭,著重討論了各類詩歌藝術技巧和修辭格。這首詩采用不押韻的偶句。
隨后又出現了三首詩:《野兔誕生的故事》《鹿誕生的故事》和《詩冠》,也都采用不押韻偶句。第一首詩作于麗拉瓦蒂皇后統治時期(1197—1200)。《詩冠》是獻給波羅迦摩巴忽二世(1234—1269),《鹿誕生的故事》作者不詳,但一般認為此詩寫于《野兔誕生的故事》之后,而在《詩冠》之前。
這三首詩都是基于《佛本生故事》,即阇陀伽本生經,講述佛陀前世故事之經典。這些詩的作者試圖嚴格遵循印度作家制訂的詩的理論,而結果卻使這些詩歌出現了許多無關的描述,恰好損害了其本身的有機統一性。
在14世紀中葉,斯里蘭卡詩人采用了一種名為“禽使詩”的新詩體。在這種新詩體中,作者通常借孔雀或鸚鵡之類的鳥作為信使給神或者高僧傳書,請求他們為皇帝或者大臣賜福。在這類詩作中,作者往往對信使在途中所看到的和經過的村莊、城鎮、河流和廟宇作大量的描寫。禽使詩曾在錫蘭詩壇廣為流行,作品甚豐。甚至現在還偶爾有新的禽使詩出版。雖然禽使詩的作家一般都遵守這種詩體的成規,然而這種新的文學格式卻第一次給錫蘭詩人提供了表述自己的閱歷和觀感的機會。在這些詩作中,不乏具有高度文學價值的佳篇。
在這一時期,還出現另外一些描寫生活,宣揚佛陀道德規范的押韻四行體詩作。
在此時期之后,斯里蘭卡經過了一段內部斗爭的緊張局勢。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相繼入侵斯里蘭卡。在這段動蕩的時期,文學活動受到影響而陷入了低谷。這一時期的詩人阿拉基雅凡那(16世紀后半葉)和馬塔拉派(18世紀后半葉)的作品都帶有頹廢和消沉的色彩。
現當代斯里蘭卡詩歌的特征是,古詩和新詩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的融合。有些作品則表現出社會現實主義的傾向。特別在受到激進思想影響的當代詩人作品中,這種傾向更加明顯。當代斯里蘭卡詩歌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現了既無韻律又無音律的自由詩體。
上一篇:斯瓦希里詩歌
下一篇:比利時法語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