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父親》
注解: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市泊于鎮溫泉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
梁曉聲是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他創作有北大荒知青題材系列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等。
小馬哥: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介紹一本深受讀者喜愛的獻給父親的書,那就是梁曉聲的《父親》。《父親》這本書包括了《父親》《普通人》《我與兒子》等,其中《父親》獲全國優秀小說獎,被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選作中文高級課本教材,同時也收錄在我國的中學課本中。
安子:
梁曉聲的《父親》,是一位穿越過時代的艱難,養育了幾個兒女,在最艱苦最困難的歲月中,靠一個人的肩膀,養活一家人的父親。父親沒有文化,而且也看不起知識分子,只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力氣,相信依靠自己的力氣干活勞作才能吃上飯,所以在父親和兒子有很多的觀念差異。但是其中體現的是兒子對父親的理解、熱愛,也體現了父親的樸實和擔當。
其實我們每個人,和我們的父母,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這樣那樣的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然而不管有多少矛盾,不管有多少沖突,我們都是親人,血脈之情永遠是不可磨滅的。父親愛我們,我們也永遠愛著我們的父親。
梁曉聲的《父親》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他幾乎把筆觸全都集中在社會底層人群的身上,發掘他們平凡瑣碎生活中的種種不平凡。這些人物并不只是令人同情的對象,他們有倔強的個性,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著人性的光輝。
父親雖然一輩子貧窮,卻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依靠自己的肩膀養活一家人,還再三囑咐妻子要節儉再節儉,不要借債。他雖然窮,但是很善良;雖然沒文化,但是很文明。他依靠自己的勤勞、樸實和熱情,樹立了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成為一名走到哪里都值得尊重的勞動人民。這本書可以說哀而不傷,悲而不苦,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浪漫情懷。正是像父親這樣的勞動人民,在歷史的進程中推動了文明的進步,他們如同巖層一樣,一層一層地積累著,凝固著,堅實地奠定了我們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小馬哥:
非常精彩,這是一本筆墨樸素的好書,一本讓人感動的好書,書中的父親雖然沒有太多文化,卻讓人肅然起敬。
安子:
是的,通過作者的筆讓我們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思緒,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所經歷的生活和父子之間的情感。
語錄:父親,不再是從前那個身強力壯的父親了,也不再是那個退休之年仍目光炯炯,精神矍鑠的父親了。父親老了,他是完完全全的老了,生活將他徹底變成了一個老頭子。——梁曉聲《父親》
上一篇:《父與子》作品解讀
下一篇:《王蒙八十自述》作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