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我讀過一首詩。這首詩很快被我遺忘了——除了第一句依舊刻在我的記憶深處。
“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現在是冬季,窗戶玻璃上結了一層白白的霜,我縮起身子,坐在房間某個角落,昏暗的房間里點燃著一支蠟燭。那句詩歌不斷地在我腦海中回響,回響——
“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于是我看見自己在俄羅斯鄉間的小樓前,站在矮矮的窗玻璃下張望。夏季的黃昏慢慢地融化,黑夜浸透進來,溫暖的空氣中彌漫著水犀草和菩提樹的芳香。在窗邊,一個年輕的女孩身子依著手臂坐著,頭歇在肩膀上。她靜默而專注地望著天空,似乎在尋找新升起的星星。夢幻一般坦然、充滿靈氣的的眼神;好像是提問似的微張著雙唇,充滿感人的天真;胸口一起一伏平穩地呼吸。她依舊在生長,依舊尚未被觸及,年輕精致的臉有種純真而又溫和的感動。我不敢上前對話,但對她的感覺是如此親切,我的心止不住地悸動!
“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而此時此刻,我身處的房間卻是越來越暗。蠟燭燒歪了,愈發地黯淡,在低矮的天花板上映出閃閃爍爍的影子,飄忽不定。窗外因霜凍發出不愉快的吱呀聲,那般沉悶,屋內有人輕聲哀嘆著年華老去的無奈……
“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我眼前又出現了另外的景象。我聽見了鄉間生活愉快的樂章。兩個亞麻色頭發的腦袋靠在一起,四只靈動的大眼睛看著我,紅撲撲的臉蛋兒似乎在下一秒就會露出微笑。他們的手親昵地握在一起,年輕的聲音碰撞出優美的音樂,如一串銀鈴一般此起彼伏。再遠一點,在房間的一角,有一架鋼琴,許許多多年輕的手,無章法地在琴鍵上飛舞,彈奏。一曲蘭納的華爾茲并不能掩蓋家傳的老茶壺發出的嘶嘶聲,還有氤氳在上空的煙氣……
“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蠟燭閃爍了最后一下,頑強的發出最后的微弱光芒,絕望地熄滅了。有人止不住地咳嗽,抽動心肺,發出蒼老的聲音,一聲聲撕扯著我的靈魂,我禁不住裹緊了衣服,但寒冷無孔不入,滲透到我的骨髓。我的老狗蜷起身子,想把溫暖緊緊包裹起來,但這一切無濟于事,它在我的腳邊發抖。我唯一的伴侶啊,我好冷,冷得血液就要結冰……而我看見的一切景色,此時都死了……死了……
“多么美艷,多么鮮亮的玫瑰……”
一八七八年九月
【導讀】
暗夜中的希望——玫瑰
在寒冷的夜晚哪來的玫瑰,它存在于作者的記憶里,是作者在寒冷而令人窒息的冬夜里的希望。這希望是那樣的實在而具體,它就是俄羅斯漂亮、天真而又活潑的少女,這少女有著菩提樹的芳香和菩提一樣的心腸,純真而又溫和,而且她還在生長,這就是俄羅斯民族的希望,在她的身上閃耀著道德的光芒,具有基督所具有的情懷。這希望還是紅撲撲的臉蛋兒露出微笑的少年,盡管他們彈出的琴聲雜亂無章,但是在作者聽來卻是那樣優美動聽,因為他們年輕而又活力,在加上老茶壺發出的嘶嘶聲,更使人在古老的俄羅斯大地上生發出生活的希望。而且這希望對作者來說是那么的強烈,盡管血液冷得就要結冰,作者還是不斷地想起那美艷而又鮮亮的玫瑰。作者為了突出這種情感采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使同一個句子反復出現,這就使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強化,同時,這個句子也把文章有機地分割成幾個部分,并且這幾個部分又按時間順序來組合,隨著夜色越來越深,天氣越來越冷,作者的感情越來越強烈。這希望不是基于個人的,而是基于俄羅斯的,這足見作者的滿腔的愛國情懷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上一篇:屠格涅夫經典《“你將會聽見傻瓜的裁判……”——普希金》作品賞析|導讀
下一篇:屠格涅夫經典《“絞死他!”》作品賞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