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公不禮重耳
【原文】
過衛,衛文公有邢、狄之虞[1],不能禮焉。寧莊子言于公曰:“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不可以固,德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圖之??凳錥2],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3]。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4]。茍姬未絕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晉實昌,晉胤公子實德。晉仍無道,天祚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復而修其德,鎮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討無禮。君弗蚤圖,衛而在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公弗聽。
【注釋】
[1]衛文公:衛國國君,名辟疆,后改名燬。邢、狄:衛國旁邊的兩個小國。
[2]康叔:周代衛國的始祖。周武王的胞弟,名封。
[3]昭:古代宗法制度,宗廟輩次的排列,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依次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父為昭,子為穆。故有輩分地位尊卑之分。
[4]祚(zuò):賜福。
【譯文】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因有邢人、狄人聯合入侵,不能以禮相待重耳。寧莊子對衛文公說:“禮,是國家的綱紀;親,是人民團結的紐帶;善,是立德的基礎。國家沒有綱紀不可能長存,人民不團結不可能堅固,沒有善做基礎不可能立德。這三者,是國君應當謹慎對待的。如今君王拋棄這些,恐怕不行吧!晉公子重耳是個賢人,而且還是衛國的親屬,君主不以禮相待,就是拋棄以上所說的三種美德了。因此微臣要請君王認真考慮考慮。衛國的祖先康叔,是周文王與正妻所生的兒子,居昭位。晉國的始祖唐叔,是周武王的兒子,居穆位。為周朝統一天下建立大功的是周武王,上天便賜福給周武王的后代子孫。只要周朝姬姓永世不絕,那么守著上天所聚集的財富和民眾的,就一定是周武王的后代。周武王的后代中,只有晉國繁衍昌盛,晉國的子孫后代中,公子重耳最有德行。現在晉國的政治仍然無道,上天福佑有德行的人,晉國能守住祭祀的人,一定是公子重耳了。如果重耳能夠返國復位,修其德行,安撫百姓,必然獲得諸侯的擁護,此后定會討伐以前對他無禮的國家。如果君王不早作打算,那么衛國就不免要遭到討伐了。小人因此感到懼怕,怎敢不盡心而言呢?!比欢?,衛文公并不聽寧莊子的勸諫。
上一篇:《衛莊公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叔向母謂羊舌氏必滅》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