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5 彩色片 162分鐘
日本黑澤制片社/法國克利奇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黑澤明 編劇:黑澤明 小國英雄 井手雅人 攝影:齋藤孝雄 上田正浩 主要演員:仲代達矢(飾一文字秀虎) 寺尾聰(飾太郎孝虎) 根津甚八(飾次郎正虎) 隆犬介(飾三郎直虎)
【劇情簡介】
金秋時節,天高云淡, 日麗風和。一隊騎馬的武士全都是狩獵打扮。一位武士縱馬疾馳,跑在隊伍的前面。他拈弓搭箭,瞄準野獸。此人雖然白發白髯,卻面如童顏,雙目炯炯。不僅有叱咤千軍萬馬的氣勢,而且生就一副兇神惡煞的相貌。此人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一文字秀虎。他是戰國時代崛起于海野平原上的一個小國諸侯。他征服小國時往往殺其主君一家的男人,女人則賞給他喜歡的部屬。晚年征服的綾部與藤卷兩個小諸侯還算幸運,只要臣服聽命于他就行。秀虎除了建有主城、副城之外,還構筑了第二城和第三城。兵精糧足,雄踞一方。他今天興高采烈,帶著三個兒子和臣服他的小諸侯綾部、藤卷以及親信將領出來狩獵。
狩獵完畢,他把綾部、藤卷、長子太郎孝虎、次子次郎正虎、三子三郎直虎,以及心腹大將平山、生駒等人全都召到帳里,當場宣布: 自即日起交權,把位置讓給他的嫡長子太郎。長子駐在副城,次子次郎正虎駐在第二城,三子三郎直虎駐在第三城。他有時要到大兒子那里作客,有時也可能去次子、三子那里小住。并囑咐他三個兒子精誠團結,休戚與共。
對于這突如其來的決定,與會者都大為震驚。
長子太郎花言巧語地謙讓了一番,次子也言不由衷地說他希望老父依舊秉政。三郎則堅決反對父親交權讓位,批評他父親是在開玩笑,是在說瘋話;太郎和次郎的話都是為了取悅父親,并指出太郎、次郎早有異心。秀虎大怒,立刻和三郎斷絕父子關系,把他趕出家門。平山力勸,也無濟于事,連自己也被趕走。藤卷騎馬追上三郎和平山,聲稱盡管三郎遭到流放,他認為三郎還是正直的人,仍舊履行諾言,把女兒嫁給他,并邀請三郎和平山到他的領地去。
太郎的妻子楓君的父親是一個小國之君,秀虎起兵討滅它,楓君的父親兵敗自盡。楓君被擄,因為貌美,秀虎便把她賞給太郎作妻。次子之妻末君及其一家的命運也和楓君一樣,甚至更慘。末君的弟弟鶴丸本是個孩子,僅僅因為他是個男丁,秀虎為了斬草除根,下令把他的雙眼刺瞎。
秀虎看到大敵除盡,考慮年事已高,決定交權。可是楓君認為報仇雪恥的機會到了。她第一步是把秀虎和他的側室夫人從主城擠到副城,她從副城遷到主城。而且讓秀虎的側室夫人跪著迎接她。第二步是唆使太郎把帥旗拿來,這是名正言順的,位已讓了,帥旗理應交出。第三步是借口秀虎受不了窩囊氣而射殺了太郎一名家臣,逼著秀虎寫宣誓悔過書,而且保證今后服從命令,不得違抗。秀虎氣得七竅生煙,踹翻桌子,帶上家眷和隨從開往第二城,投奔二兒子去了。
長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城,可是次郎卻接到太郎命令不得收留,所以拒不接納。秀虎的人馬又饑又渴,想找老百姓借些糧食,但十室十空。原來太郎有令,秀虎已被流放,敢接濟糧食者處以死刑。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平山帶領人馬送來糧食,并報告秀虎,這都是三郎囑他這樣做的。這時探子來報,說第三城已被太郎派小倉大將接管,三郎的部下知道三郎在藤卷那里,所以都投奔三郎去了。秀虎的心腹生駒建議人馬開往第三城,因為坐鎮那里的小倉大將人馬少,他不敢不接納。秀虎同意。
到了第三城,小倉鄭重其事地把秀虎的隊伍迎了進去,安置在城中央的指揮樓里。睡到半夜人聲鼎沸,原來太郎、次郎各自帶領大隊人馬前來夜襲。兩個兒子親自督陣,堅決要消滅老子,老子則必須殺出一條血路,死里求生。雙方浴血奮戰,慘烈至極。秀虎的兩個側室雙雙自殺,侍女們被兒子的士兵們追得跳樓自盡,大將生駒看勢頭不妙早就逃之夭夭。秀虎一個人據高樓抵抗,他的大兒子下令放火,決心把他葬身火海。就在大功垂成之時,次郎手下的大將讓火銃手殺了太郎,以便次郎能當上一國之主。
秀虎只身逃出,神經失常,狂風暴雨中彷徨于荒原上。多虧平山帶來坐騎前來迎他。他們走到一個深山峽谷中的一座茅舍門前要求避雨。主人是個雙目失明的美少年,原來他就是被秀虎下令刺瞎雙眼的鶴丸。鶴丸聽出避雨之客是秀虎,便向他道了一聲“久違了!”秀虎深感驚訝,問怎么知道他就是秀虎。鶴丸說,您曾答應留我一命,但必須把雙眼刺瞎。盡管我姐姐末君讓我念佛,忘掉怨恨,我卻沒有一天忘掉過。客人遠來,實無一物可表歡迎之忱,讓我吹吹笛子聊表寸心罷。那笛聲極其悲涼哀怨,猛刺秀虎的良心,他就像當胸挨了一箭,渾身顫抖,跌跌撞撞逃出門去。
楓君既有國恨家仇,對太郎的死自然滿不在乎,她既然挑起一場同室操戈的悲劇,也就不擇手段,索性下嫁當然的國主次郎,逼死末君。
三郎煞費苦心地尋找精神失常而且失蹤的父親,等找到父親回返時,遭到次郎的伏擊,他被火銃打死,秀虎也立刻氣絕身亡。藤卷和綾部的聯合軍奇襲了第一城。次郎的心腹大將恨次郎事事受楓君的擺布,步步失策,現在又遭到藤卷和綾部進攻,認為大勢已去,便手刃了楓君之后揚長而去。次郎被圍難于脫身,終于葬身火海。
【鑒賞】
1985年完成的《亂》,是黑澤明75歲高齡完成的又一部大型古裝片的杰作。這部影片取材于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李爾王》。他和他的老合作者小國英雄、井手雅人共同編劇,他除擔任導演之外而且自任剪輯。所謂取材于《李爾王》,系指這部作品和他以前拍的《白癡》、《蛛網宮堡》、《在底層》一樣,不是改編原著,而是統攝原意,另鑄新篇,把故事時代背景、地點、人物、習俗、風土人情等等,全都搬到日本,完全加以“日本化”。《亂》第一稿脫稿于1976年3月19日,說明此影片至少早在10年前就已進行醞釀。
黑澤明孜孜以求地要拍這部巨作,就其主導思想而論,首先是他對權勢欲造成的人間禍患由衷地憎恨。其次就是力圖闡釋他篤信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以前的許多作品中都程度不同地有所闡釋,但都沒有像這部作品如此淋漓盡致。
影片描寫的時代背景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主人公一文字秀虎是個霸主,他攻城掠地,吞滅弱小,而且手段極其殘忍。滅人之國時,小國之君一家必須斬盡殺絕,給對方留下一個殘廢的后代,那就是廣開善門了。影片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偏執狂老霸主。他掃平弱小諸侯之后,以為大局已定,功成名就。撒下的仇恨種子決無萌發之日,貪婪殘忍的非行不會遭到報應。幻想把權力交給三個兒子, 自己安享晚年的清福。他不曾想過,種種殘暴至極背信棄義之舉,已經給他的長子、次子樹立了榜樣,早就造就出以乃父之道還治乃父之身的兒子了。他的權位使他的長子次子產生了覬覦之心。所以,當他對三個兒子表明交權讓位時,他那頭腦清醒心地善良的三兒子堅決反對,明確地說:“您自己都不知道曾經殺過多少人,您是在冷酷無情的世道生活過來的人……因為我們是您的兒子,您就幻想靠著這種父子之情安度晚年,我只能認為您是瘋了,……”三兒子一針見血地指出秀虎的幻想,是因為他早已看出他這位父親十分橫暴殘忍,他的大哥二哥早就亦步亦趨地學習他們的父親。他們一家造就的人世,是個恃強凌弱廣行不義,以殺戮為唯一手段的人世。就連他的部下平山也說:“這就是人世!人哪,追求的主要不是幸福而是悲戚;主要不是安寧而是痛苦!”類似這樣對人世間殘酷的詛咒與慨嘆,影片里隨處可見。據黑澤明看來,這種世界神佛都要為之疾首蹙額。結尾一場戲里有這樣一組畫面:鶴丸手里的佛像掛軸從指揮樓高高的石墻上掉了下去,中途擴展開來而落在干涸的護城河底的草上,立刻化為難以數計散落于各處的佛像,這些佛像在晚霞夕照中閃著金光,因悲痛而變形的彌陀佛呆呆地仰望著石墻。
這部影片比《影子武士》場面更雄偉,氣勢更磅礴。手法新穎之處表現在:
第一,影片大量使用了無現場音,從51場到87場戲,連續無現場音達36場之多。血肉橫飛慘酷殺戮的場面,使觀者為之驚心動魄。影片中靜態畫面與動態畫面頻頻交替,極少采用人物面部特寫鏡頭等等,也都別具一格。作者的目的不在表現人物感情的變化,而是著重于表現整部影片的氛圍。
第二,現實與荒誕結合,在黑澤明作品里這是直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部。這部作品里,狂阿彌是秀虎的侍童,也是弄臣。論年紀,十幾歲的孩子,只能是秀虎孫子輩的;論職位,他是侍童,位卑職賤之極。但是此人狂放不羈,滑稽少禮,但他和秀虎相處極好,不拘禮節,他妙語連珠,出口成章,而且富于哲理。說的是玩笑話,然而對秀虎卻是寓意規諫與啟發,有時甚至是嘲諷。例如他和秀虎被兒子們的追兵追得無路可逃,只好躲到舊城遺址,秀虎停步四下張望,這時兩人的對話是這樣的:
秀虎:“迷路了!”
狂阿彌:“人永遠是迷路的!”
秀虎:“這條路以前我走過!”
狂阿彌:“人總是凈走老路!”
顯然,黑澤明決不是僅僅為了讓他插科打諢而設計這個人物形象的,是為了規諫諷諭世人而讓他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替作者說話的。這個人物自始至終未離秀虎左右,和秀虎生死與共,幾乎等于另一個主角。讓這樣的人物形象出場,過去黑澤明作品里從未有過。
第三,善于利用自然景物和自然氣象,一向是黑澤明的特長,這部作品里顯得特別突出,而且效果非凡。似乎足以預兆吉兇、形狀各異與濃淡不同的云,明暗交錯的陽光,蒼茫的暮色,疾風,驟雨,遼闊然而死氣沉沉荒涼寥落的草原等等,不時出現。僅僅以高原、草原、山頂、茫茫平野、夏天的原野、河灘、暴風雨中的荒野、峽谷、逶迤的山嶺等等為題的空鏡頭場面,就達13個之多:以層層烏云、層層濃云、烏云滾滾、天空、遼闊的高天等等為題的空鏡頭場景就有7處。這些自然景物和氣象,在這部影片里仿佛不屬于自然景象,而是供黑澤明驅遣的有生命的演員參與本片的創造。景物與人的交融,使整部影片成了一個威力無窮的大自然,它正在俯視人間,譴責這愚蠢至極的骨肉相殘。
秀虎一家的毀滅,并不令人感到可悲和惋惜,相反,使人體味到的是善惡終獲報應。作者的確達到了讓觀眾同他一道,高距蒼穹俯瞰這骨肉相殘終至同歸于盡的人間悲劇的目的
上一篇:《喬恰里亞的女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五朵金花》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