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擁有這么多的榮華與福澤,
我一點也不嫉妒,圣潔的天使;
也不艷羨你們常和高貴的天主一起。
一切貪求與渴望都能獲得滿足;
因為我的歡樂花樣繁多,數不勝數,
世人的心無法了解其中底細。
我面前的一雙眼睛,明凈而仁慈,
我一定要盡情歌唱,奮筆疾書。
你們在天堂,慣于從天主的臉上
吸取眾多養分,生氣勃勃,
我卻從他無比的美中獲得補償。
你們僅在這方面比我更加歡樂,
你們的歡愉永恒不變,始終一樣,
而我的榮光會消失得十分迅速。
(錢鴻嘉譯)
【賞析】
該詩作者迦絲芭拉·絲塔姆芭被認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女詩人。有的評論家認為她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女詩人,某些作品可與古希臘詩人薩福媲美。她是寫十四行詩的能手,其《十四行詩與情詩》在西方享有盛譽。
她的這首十四行詩顯得極為質樸明凈,流暢典雅,采用的是4-4-3-3結構的彼特拉克詩體。詩歌的題材和風格也同樣受到彼特拉克的影響。如同彼特拉克在詩中主要描寫與他邂逅的名叫勞拉的女子,絲塔姆芭的詩中則主要描寫與她在文藝沙龍相逢的柯拉蒂諾伯爵。她死后不久出版的《韻文集》(1554),共收入抒情詩311首,絕大多數是與柯拉蒂諾伯爵有關的十四行詩,像彼特拉克抒寫對勞拉的愛慕一樣,絲塔姆芭一首接一首地抒寫著對柯拉蒂諾伯爵的沒有回報的愛情。
這首十四行詩全篇的構思是建立在對照基礎之上的,以天使的“榮華與福澤”與女詩人自己的擁有進行對照。作為開頭的第一詩節,女詩人在渲染圣潔的天使能和“高貴的天主”待在一起,擁有無盡的“榮華與福澤”,但是,在這般渲染之后,她卻強調自己對此“一點也不嫉妒”。為什么毫不嫉妒?第二詩節對此做了表述。原來,她擁有與天使一樣的榮光,而且“歡樂花樣繁多,數不勝數”,幾乎令天使為之嫉妒。雖然天使能夠經常和“高貴的天主”相處,可她的眼前卻有一個男子的一雙“明凈而仁慈”的眼睛,給她帶來無數的歡樂和無數的創作靈感。可見,這位男子的形象完全被神化了。他發揮著神一般的作用,如同天使能夠從天主的臉上“吸取眾多養分”,他那無比的美也能給女詩人帶來滋養,使她從中“獲得補償”。
但是在最后一個詩節,女詩人卻把我們的注意力拉回到現實世界,以現實主義的筆調突出說明了天堂與現世的區別: 天使的歡愉“永恒不變”,而人間的榮光卻會消失得“十分迅速”。因此,這首十四行詩在此又突出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一個受到關注的詩歌主題: 及時行樂。因為我們都是凡人,我們的時光極為有限,所以,趁我們尚未“沉淪為泥”的時候,應該盡情享受人生的歡樂。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與天堂抗衡,與天使享有同樣的“榮華與福澤”。
(吳笛)
上一篇:《十四行詩·勒熱夫斯基》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十四行詩·阿里奧斯托》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