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2—2000
【介紹】:
著名校園小說家、文學批評家、電視劇作家。布雷德伯里出生于謝菲爾德一個工人階級家庭,曾在萊斯特大學、倫敦瑪麗王后學院、曼徹斯特大學等地學習,畢業(yè)后主要在東英吉利大學任教,教授美國學。此外,他還與安格斯·威爾遜主持了該校聞名全國的創(chuàng)作性寫作碩士課程,培養(yǎng)出了不少像伊恩·麥克尤恩的青年作家。布雷德伯里不僅是位出色的教師,而且還是個極有影響力的文學批評家,發(fā)表過有關伊夫林·沃、E·M·福斯特、F·S·菲茨杰拉德等名家的評論集和多部論述英美現(xiàn)代小說的專著,如《小說是什么?》(What Is a Novel?,1969)、《現(xiàn)代英語小說的社會語境》(Social Context of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1971)、《企鵝版美國文學手冊》(The Penguin Compan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1971)、《現(xiàn)代英國小說史》(The Modern British Novel,1993)、《文學地圖冊》(The Atlas of Literature,1996)等。不過,布雷德伯里最為公眾所熟知的是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他的小說大多以大學校園為背景、學術圈生活為內容、在校師生為人物,機智幽默又不乏諷刺地描繪了戰(zhàn)后英國社會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和種種怪癖,因此常與戴維·洛奇一起被稱為“憤怒的青年”后當代英國“校園小說”(the campus novel)的杰出代表,但在語言和風格上要比戴維·洛奇嚴肅,所寫的內容也更陰暗、更富有深度。他的主要作品有:《吃人是錯誤的》(Eating People Is Wrong,1959)、《西行記》(Stepping Westward,1965)、《歷史人物》(The History Man,1975)、《兌換率》(Rates of Exchange,1983)、《為什么來斯拉卡?》(Why Come to Slaka?,1986)、《切割》(Cuts,1987)、《罪犯博士》(Doctor Criminale,1992)、《前往隱居之地》(To the Hermitage,2000)等,其中《兌換率》曾獲布克獎提名。同時,他還是編寫電視劇的高手,有些是他本人創(chuàng)作的,如《再多就是貪婪了》(Anything More Would Be Greedy,1989)、《格雷維列車》(The Gravy Train,1990)等;有的則是改編自本人和金斯利·艾米斯等作家的作品。布雷德伯里曾是英國皇家文學協(xié)會會員,萊斯特學和伯明翰大學的名譽教授,1991年獲高級英帝國勛位,2000年被封為爵士。
上一篇:《布萊克,威廉》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布雷迪,詹姆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