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要去另一個國家,另一片海岸,
找另一個比這里好的城市。
無論我做什么,結果總是事與愿違。
而我的心靈被埋沒,好像一件死去的東西。
我枯竭的思想還能在這個地方維持多久?
無論我往哪里轉,無論我往哪里瞧,
我看到的都是我生命的黑色廢墟,在這里,
我虛度了很多年時光,很多年完全被我毀掉了。”
你不會找到一個新的國家,不會找到另一片海岸。
這個城市會永遠跟蹤你。
你會走向同樣的街道,衰老
在同樣的住宅區,白發蒼蒼在這些同樣的屋子里。
你會永遠結束在這個城市。不要對別的事物抱什
么希望:
那里沒有載你的船,那里也沒有你的路。
既然你已經在這里,在這個小小的角落浪費了你
的生命
你也就已經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毀掉了它。
(黃燦然 譯)
【賞析】
卡瓦菲斯的這首《城市》由一組對話組成,表達了詩人在生命的有限與世界的無限之間的敏銳思考,以及對有限在與無限的對抗之下敗退的無可奈何。
詩歌開始于主人公追尋生命永恒價值的渴望。經過種種努力失敗之后,心如死灰,看不到生命存在的價值,“我”決定離開現在的城市,去尋找另一個能夠讓生命鮮活舒展的國度。“我枯竭的思想還能在這個地方維持多久?/無論我往哪里轉,無論我往哪里瞧,/我看到的都是我生命的黑色廢墟,在這里,/我虛度了很多年時光,很多年完全被我毀掉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我”的精神才能在這廢墟中死亡?反問句成為主人公內心深處憤怒的吶喊。在“黑色廢墟”上,時光虛妄地流逝,生命已被死亡籠罩。這一節,詩人描繪出一座生命的廢墟之城,有著生命渴望的主人公表現出了反抗的欲望,他要逃離這一彌漫著腐朽氣息的地方。
一個主人公以外的聲音很直接地否定了他的反抗,像一個參透人生真諦的智者一語道破了生命和生活的本真。他否定主人公的尋找,因為“這個城市會永遠跟蹤你”,不存在新的國度和新的海岸,所有的城市都是一樣的,“你”會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然后任憑時光流逝,青春不再。
詩歌的題目是《城市》,作品描寫的是主人公對生存環境的不滿,感到生命在這樣的環境中宛如死灰,時光虛妄流逝,于是渴望去尋找一個能讓生命欣欣向榮、時光充滿意義的地方。然而得到的回答卻是赤裸裸的否定,表現出詩人對于生命本真狀態的敏銳思考: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漸漸磨耗的悲劇,對于易逝的生命來說,任何城市、國度、海岸都是永恒的,有限的生命在它們面前都會敗下陣來的。面對生命蒼老的終局,詩人心中不僅僅是傷感,而且還有因此而愈發堅守的一種從容。既然人們不會找到一個新的國度、新的海岸、新的城市,那就不要再去尋找,與其在尋找中消磨生命,不如在廢墟中開辟精神的家園,讓精神的永恒與世界的無限同在。
(木 沁)
上一篇:《城墻 [古巴]尼古拉斯·紀廉》讀后感
下一篇:《基督湖畔 [西班牙]烏納穆諾》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