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22—1888
【介紹】:
詩人、批評家,教育家、歷史學家托馬斯·阿諾德之子,曾就讀于拉格比公學,1844年畢業于牛津大學。阿諾德的第一部詩集《迷路的狂歡者》(The Strayed Reveller and Other Poems,1849)贊美了早年的愛情生活。之后他又出版了《愛特納火山上的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on Etna,1852)。由于對作品不滿意,詩人停止了這兩部詩集的發行。1853年他發表《詩集》(Poems),收錄了新舊詩作,包括田園詩《吉卜賽學者》(“The Scholar Gipsy”)和悲壯的《邵萊布和羅斯托》(“Sohrab and Rustum”)。其他詩歌作品有《詩集:第二系列》(Poems:Second Series,1855)、《梅羅珀:一個悲劇》(Merope:A Tragedy,1858)和《新詩集》(New Poems,1867)?!缎略娂分惺珍浟怂麨楹糜褋喩ば荨た死驅懙闹旄琛渡K埂?“Thyrsis”)。阿諾德的詩歌文體嚴謹,語言直接,結構對稱。他的許多作品反映了十九世紀徘徊在科學和宗教之間的人們既浪漫又悲觀的情緒,如《多佛海灘》(“Dover Beach”)和《孤立:致瑪格利特》(“Isolation:To Marguerite”)。阿諾德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學批評家。1857年至1867年,他擔任牛津大學英詩講座教授,期間發表了一些早期的評論著作,包括《評荷馬作品的翻譯》(On Translating Homer,1861)、《文學評論集》(Essays in Criticism,1865,第二卷1888)和《評凱爾特文學研究》(On the Study of Celtic Literature,1867)。在《文化與無政府狀態》(Culture and Anarchy,1869)和《友誼的花環》(Friendship's Garland,1871)中,阿諾德將文學批評領域擴大到社會批評領域。他認為文學批評應該自由、客觀,不能摻雜個人或政治的因素。而他對宗教的興趣則表現在《圣保羅和新教》(St. Paul and Protestantism,1870)、《文學與教條》(Literature and Dogma,1873)及《關于教堂與宗教的最后論文》(Last Essays on Church and Religion,1877)等著作中。阿諾德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曾去美國講學,講稿被匯編成《在美國的演講》(Discourses in America,1885)出版。
上一篇:《阿登,約翰》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雪萊,波西·比?!纷骷胰宋锖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