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4—1972
【介紹】:
詩人、文藝批評家、翻譯家、小說家,生于愛爾蘭一個牧師家庭,長于倫敦,幼年喪母,家教甚嚴。他曾就學于牛津大學沃德漢姆學院,其間自費出版了兩部詩集,并與左翼詩人W·H·奧登結識,合編《1927年牛津詩選》(Oxford Poetry,1927)。1927年他畢業后任中學教師,同時進行文學創作。戴-劉易斯是英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思想“左”傾的“四詩人”之一,當時在政治上相當活躍,積極參與左翼活動,為左翼刊物撰文,加入左翼讀書會,并在集會上發表演說。1935年,他為了生計用尼古拉斯·布雷克(Nicholas Blake)的筆名發表偵探小說,成為當時英國最受歡迎的偵探小說作家。同年他加入英國共產黨,1938 年退黨。二戰期間他服務于英國情報部,任撰稿和編輯工作。他曾先后任教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1968年他成為英國桂冠詩人。戴-劉易斯的主要作品有組詩《磁山》(The Magnetic Mountains,1933)、《過渡詩》(Transitional Poem,1929)、《從羽毛到鐵》(From Feathers to Iron,1931)、《詩集 1929—1933》(Collected Poems 1929—1933,1935)、《跳舞有時》(ATime to Dance and Other Poems,1935)、《死亡序曲》(Overtures to Death,1938)、《時間真短》(Short Is the Time,1945)、《詩集》(Collected Poems,、《飛馬集》(Pegasus and Other Poems,1957)、《詩選》(Selected Poems,1967)等。其他作品包括維吉爾作品《埃涅阿斯紀》、《農事詩》和《牧歌》的翻譯,論文《對詩歌的一點希望》(A Hope for Poetry,1934),講稿《詩的意象》(The Poetic Image,1947),偵探小說《證據問題》(A Question of Proof,1935)、《禽獸該死》(The Beast Must Die,1938)、《謀殺時分》(Minute for Murder,1948)和《暗中私語》(Whisper in the Gloom,1954)等,具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友好的樹》(The Friendly Tree,1936)、《起點》(Starting Point,1938)、《不幸的孩子》(Child of Misfortune,1939)以及自傳《被埋葬的日子》(The Buried Day,1960)等。其早期的創作具有田園牧歌色彩,后來創作的左翼政治詩歌大都取材于現實生活,語言非常口語化。四十年代后,作品多為抒發個人情感而寫的哲理詩和田園詩,這些詩歌傾向于古典風格,注重詩歌的結構、用字和意象。
上一篇:《戈爾丁,威廉·吉拉德》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戴維,唐納德》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