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傳·理查德·阿爾丁頓》
英國著名詩人。生于漢普郡的樸茨茅斯。早年就讀于多佛學院和倫敦大學,成績優秀。十九歲,他就可以熟練地閱讀用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意大利文寫成的文學作品。他父親是個律師,收藏了許多詩集,這使阿爾丁頓從小就迷上了詩歌。十八歲的時候,他就對詩的傳統進行了創造性的抨擊。十七歲時,阿爾丁頓出版了第一部詩集。二十歲時擔任《自我主義者》雜志的編輯,并于同年與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爾結婚,成為意象派運動的創建人之一。夫婦倆一起從事希臘文和拉丁文的翻譯。1915年出版了一本集子《新舊意象》。阿爾丁頓與龐德等聚在一起,努力通過他們的《狂風》雜志動搖當時的文壇。1916年,阿爾丁頓參加了陸軍步兵部隊,因受傷返回英國,此后便長期居住在法國和意大利,寫了大量的文學評論。1937年,阿爾丁頓與杜利特爾離婚。阿爾丁頓的主要詩集有《戰爭與愛情》(1918》、《欲望的意象》(1919)、《流亡集》(1923)和《林中傻瓜》(1925)等。他的作品意象疊出,栩栩如生,清新明快,感受奇妙,產生過很大的影響。除了詩歌,阿爾丁頓還創作了著名的小說《英雄之死》、自傳《為了生活的緣故生活》以及一些文學論著等。
上一篇:《瑪琳娜·茨維塔耶娃》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
下一篇:《皮埃爾·勒韋迪》的詩集介紹,人物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