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勞·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1976),英國陸軍元帥,著名軍事家和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在北非戰役中擊敗隆美爾統率的德軍而聞名于世。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馬利出生于倫敦郊區一個家境清貧的愛爾蘭人家庭。父親亨利·蒙哥馬利是位牧師,33歲時與年僅16歲的姆德結婚。姆德意志堅強,遇事不屈,她的頑強性格,對蒙哥馬利日后的戎馬生涯影響頗深。由于父親被任命為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主教,蒙哥馬利不滿兩周歲便隨父母來到遠離祖國的塔斯馬尼亞,在那里居住了12年。他早年就教于來自英國的家庭教師。他因頑皮和不愛學習,引起母親對他的不快,所獲的知識也不多。
1901年,蒙哥馬利隨父母返回倫敦。翌年進入圣保羅學校,他愛好體育,迷上了橄欖球和板球運動。蒙哥馬利的學習成績不佳,被校方列入落后學生之列,評語說他“要上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把握不大,必須努力學習”。這個評語深深觸動了蒙哥馬利,他決意圖新,認真聽課,潛心學習,進步很快。
1907年,蒙哥馬利考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分到當時稱為標準步兵團的皇家沃里克郡團。八個月后,他所在的第一營調至印度西北重鎮白沙瓦(今屬巴基斯坦)。這里是英國駐軍進行山地戰訓練的中心。經過訓練,他成了步兵下級軍官。1910年,蒙哥馬利隨營隊調往孟買。在此服役期間,他領悟到要想獲得成功,必須精通業務。他開始認真刻苦地訓練。1912年5月提升為陸軍中尉。1913年第一營奉調回國,駐在沙恩克利夫營地。蒙哥馬利在青年軍官勒弗羅伊上尉幫助下,開始系統學習軍事藝術。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4日,英國對德宣戰。10月13日,在爭奪梅特朗林的戰斗中,蒙哥馬利指揮一個排擊退敵人的進攻,被授予優異服務勛章,升為上尉。因在這次戰斗中胸部受重傷,他被送回英國醫治。
1915年2月,蒙哥馬利恢復健康后在國內參加訓練國民軍的工作。
1916年初,他到法國的西線,升任旅參謀長。這年7月的索姆河戰役中,蒙哥馬利負責指揮一個營同敵人作戰。1917年,蒙哥馬利參加了阿拉斯戰役,從中學到了陸軍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通過這次戰斗的實際鍛煉,他成了具有戰斗、訓練、后勤等多方面專長的軍官。同年7月16日,蒙哥馬利升任第四十七師參謀長。1918年6月17日,該師參加了進攻里爾的戰斗。
大戰結束后,蒙哥馬利任駐防德國科隆明火槍聯隊第二指揮官。根據四年作戰的經驗,他認為:“戰場上士兵的傷亡,主要是指揮官無能,缺乏有效的計劃造成的”?!爸笓]官必須細致地分析官兵的個性,因為他們所領導的對象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他們還要記住人是千差萬別的?!绻笓]官主觀片面地將所有的人當成一個模樣,那末在處理一大堆人事問題時就會帶來失誤?!?br>
戰爭使蒙哥馬利清楚地認識到,軍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1920年1月,他在當時駐德國的英國占領軍總司令的幫助下,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學習。進入該學院的學員都是在戰爭中嶄露頭角的年輕軍官,他們被認為是未來可以擔任陸軍最高指揮官的佼佼者。蒙哥馬利在校期間,埋頭讀書,刻苦鉆研,一年學習期滿后被派往第十七步兵旅任參謀長。該旅被派往南愛爾蘭鎮壓新芬黨的獨立活動①。蒙哥馬利非常厭惡這場戰爭。他寫道:“這樣的戰爭對官兵都是有害的,它降低了軍人的品格和騎士氣概的標準。我為它結束感到欣慰。”1922年鎮壓新芬黨的戰爭結束后,蒙哥馬利被調往英格蘭北部第四十九師任參謀長。在這支部隊里,他研究新步兵訓練和新作戰方法,并與利德爾—哈特互相進行有關軍事問題的討論、研究和爭辯。倆人結成終身好友。
1926年1月,蒙哥馬利調到參謀學院任教官。在任教的三年里,他學到了更多的軍事理論知識,為日后擔當重任打下了基礎。1930年,他應陸軍部邀請修訂《步兵訓練手冊》。他強調重視坦克的威力,認為應把坦克視作進攻性武器。
從1931—1934年,蒙哥馬利率領營隊先后在巴勒斯坦、埃及、印度等地駐防。1934年6月,他奉命調離部隊,去奎達(今屬巴基斯坦)陸軍參謀學院任首席教官,被提升為上校。1937年夏天,他從印度調回英國,任駐樸次茅斯第九步兵旅旅長。在他領導下,這支部隊成了英國陸軍中的“明星”。1938年10月,蒙哥馬利被派往巴勒斯坦指揮第八師,升為少將軍銜。
1939年8月底,英國對德宣戰前幾天,蒙哥馬利被委任指揮一戰中的“老鋼鐵師”英格蘭第三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第三師編入第二軍,作為英國遠征軍的組成部分。
1940年5月10日,德國向西線發動進攻,第三師進入比利時盧萬防御陣地。在德軍強大攻勢下,英軍被迫撤退。5月最后一周,英國第二軍退回到臨近法國里爾的設防區。5月28日,比利時投降,英軍開始撤退。蒙哥馬利在回憶錄中說:“對這樣的決策,我給它打100分”,“我相信歷史同樣會給它打100分。因為它拯救了遠征軍的士兵,他們又可以在第二天再次投入戰斗。”5月29日午夜,第三師進入敦刻爾克橋頭堡左側陣地,防守菲利內和紐波特之間的運河線,以阻止德軍進一步推進。
為了防止高級軍事指揮官被德軍俘獲,英國政府陸續將軍以上指揮官撤回本土。5月30日第二軍軍長回國后,該軍改由蒙哥馬利指揮,他按照英國遠征軍司令的命令,率領第二軍撤回英國。在撤退過程中,德軍以猛烈炮火襲擊了第二軍的灘頭陣地,使得臨時碼頭坍塌。蒙哥馬利不得不與士兵一起,沿海灘步行五、六英里趕到敦刻爾克。在那里乘上“科德林頓號”驅逐艦于6月1日回到英國。
蒙哥馬利回到英國后,重新指揮第三師。在敦刻爾克潰退中,英軍的輜重武器均丟在法國,國內的武器車輛僅夠裝備一個師。第三師被選定首先重新裝備。6月22日,法國投降。原定重返法國的第三師,經過整編和重新裝備后,奉命駐在布賴頓海岸戰略要地,防止德軍入侵。蒙哥馬利對專守防衛毫無興趣,他以反擊敵人進攻的戰術,加強部隊的訓練。1940年7月,他任第五軍軍長。翌年4月轉任第十二軍軍長,負責防守當時被認為最可能遭受入侵的肯特地區。7月,他晉升為中將。12月,升任東南集團軍司令。
在這些崗位上,蒙哥馬利的指揮經驗不斷豐富,并努力實踐自己的軍事思想。他命令部隊不論盛夏嚴冬、風雨冰雪,還是白天黑夜,進行持久的連續作戰訓練。他規定,不僅作戰部隊,就是平時坐辦公室的參謀、文書以及政治、后勤部門的官兵也一律參加軍事訓練;任何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經受不住這種緊張的訓練,就予以撤換;懶惰和不稱職的老年軍官,不論是什么級別,也被撤換掉。為了在戰時不為家眷問題分心,保持部隊高昂的戰斗力,他一反傳統,命令所有隨軍家屬立即離開駐地。經過嚴格整頓和訓練,蒙哥馬利部隊的軍事素質明顯提高。在他指揮的部隊的影響下,英軍的訓練有了很大改進。
1942年8月8日,蒙哥馬利受命去指揮非洲沙漠中的第八集團軍。
在此之前,德軍于1942年2月和5月—6月的兩次進攻中,相繼占領班加西、托卜魯克、馬特魯,最后在阿拉曼一線停下來。德軍距亞歷山大港不到40英里,埃及指日可下。英軍中東總司令奧金萊克擬撤退到尼羅河三角洲。蒙哥馬利到任后,根據新任中東總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向敵人進攻,殲滅他們”的命令,著手恢復第八軍的士氣和組織,充實其人員和裝備,解除一些貪生怕死的軍官的職務,統一指揮陸軍和空軍,建立獨立的裝甲部隊。經過整頓后,第八集團軍已達195,000人,擁有1,000多輛坦克而北非的德、意軍隊此時只有104,000人,其中隆美爾指揮的“非洲軍團”50,000人,坦克490輛。英軍在人員和裝備上占了明顯的優勢。
10月23日夜間,蒙哥馬利命令第八集團軍向德軍在阿拉曼的防線發起進攻。阿拉曼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戰役。據蒙哥馬利日記記載:“敵人知道我們將發動進攻,于是加強防御。我們不僅掌握戰爭主動權,而且在人力、坦克、大炮和其他物資方面都占有極大優勢”,必須“發揮我們戰術的優勢……使隆美爾的機械化部隊進退維谷?!?br>
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第八集團軍迅速突破德、意軍隊的防線。11月4日,德、意軍隊全線潰退,蒙哥馬利揮師西進。8日收復馬特魯港,11日攻克托卜魯克,15日占領杜巴機場。1943年1月23日,英軍進入的黎波里,德、意軍隊敗退到突尼斯境內。在這次戰役中,德、意軍隊喪失近六萬人,損失坦克350輛。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戰功顯赫,晉升為上將,獲得巴思騎士勛章。后被封為阿拉曼子爵。
1943年3月,第八集團軍與在北非登陸的美國第一集團軍合編為北非盟軍,由艾森豪威爾統一指揮,進入突尼斯作戰。3月20日,蒙哥馬利指揮第八集團軍對馬雷特防線發起攻擊,經過一個星期的激進,28日攻占該防線。4月6日,突破加貝斯隘口,與東進的美國第二軍勝利會師。20日,盟軍對敗退的德、意殘軍發起總攻。5月7日,解放突尼斯城。13日,25萬德、意軍隊向盟軍投降,北非戰役結束。
7月,蒙哥馬利率領第八集團軍參加盟軍登陸西西里和進攻意大利的戰役。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4年元旦前夕,蒙哥馬利奉命將第八集團軍交與奧利弗·李斯將軍指揮,他返回英國指揮第二十一集團軍,準備參加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軍事行動。蒙哥馬利負責歐陸戰役開始階段的地面作戰,領導制定諾曼底登陸總體計劃的任務。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戰役開始。盟軍飛機在曉幕中猛烈轟炸德軍設防薄弱的灘頭陣地。陸軍登上諾曼底東北部灘頭。據蒙哥馬利的計劃,英國第二集團軍在左翼佯攻牽制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美國第一集團軍從右翼向南出擊,再折向東面。由于遭到德軍頑強抵抗,以及惡劣的天氣,盟軍進攻受挫。擔任主攻的美軍傷亡較大,英軍傷亡較輕,這引起了美國方面,特別是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對蒙哥馬利的不滿。8月19日,盟軍最終消滅了諾曼底的殘敵,陳兵塞納河畔。這次戰役共殲滅德軍20萬人,摧毀坦克1,000多輛。9月1日,蒙哥馬利被晉升英國陸軍元帥。
蒙哥馬利在有關西歐作戰的戰略方針上,同以艾森豪威爾為代表的盟軍最高統帥部和美國陸軍部門之間,存在著重大分歧。1944年8月25日,盟軍攻下巴黎后,分歧變得格外尖銳。蒙哥馬利主張以巴黎為中心,集中主力向東北方向挺進,在冬季到來前奪取德國魯爾工業區,摧毀德國的軍事工業。艾森豪威爾則主張“寬大正面”戰略,以塞納河為基地,向北起海牙、南至瑞士邊界的正面開闊地上的萊茵河各重鎮出擊,以殲滅德軍有生力量。由于艾森豪威爾是盟軍最高統帥,他的主張得以實施。因攻擊面過寬,盟軍暴露了自己的薄弱環節。1944年12月16日,德軍乘美國第八軍防守的阿登地區兵力單薄,楔入盟軍防線,將一個美國集團軍分割為南北兩部。蒙哥馬利受命阻止德軍攻勢,并指揮北部美軍,經過兩個星期的戰斗,消滅了進攻的德軍。
阿登戰役后,蒙哥馬利的建議被艾森豪威爾接納,盟軍主攻方向定在魯爾工業區,并由他擔負指揮盟軍作戰的重任。1945年3月23日,蒙哥馬利指揮英、美聯軍強渡萊茵河,擊潰北德平原上的德軍。經過日夜兼程,向波羅的海沿岸挺進。5月2日,到達盧卑克,封鎖丹麥半島。4日,駐在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 8日,歐戰結束。22日,蒙哥馬利就任英國駐德占領軍司令兼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方委員。
1946年6月,蒙哥馬利出任英帝國參謀總長。在任期間,他對英國陸軍的組織、訓練等進行了改革:建立參謀長制度,使司令長官擺脫具體事務,集中精力考慮重大軍事問題;部隊應學習現代戰爭的知識,堅持常年訓練;實行國民兵役制;他極力主張戰時建立的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在戰后仍應繼續發揮作用。
1947年1月,蒙哥馬利應邀訪問蘇聯,為緩和日趨惡化的東西方關系作出了貢獻。1948年10月,蒙哥馬利出任由英、法、荷、比、盧五國組成的西方聯盟各國陸??湛偹玖钗瘑T會常任主席。在擔任這個職務之前,他就主張歐洲應建立共同的防務;任職后,他極力推動美國、加拿大和聯邦德國加入這個體系。1949年4月,建立由美、英、法、荷、比、盧、加、挪、冰、葡、意、丹12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邦德國于1955年5月加入)。1951年4月,當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建立時,蒙哥馬利任盟軍最高副統帥(艾森豪威爾為最高統帥),直到1958年9月退休為止。
退休后,蒙哥馬利回到漢普郡奧爾頓的家中,撰寫回憶錄及著書立說,他先后寫作了《蒙哥馬利元帥回憶錄》(1958)、《近于穩健》(1959)、《織導之道》(1961)、《戰史》(1968)等書。
1960年和1961年,蒙哥馬利兩次訪問我國,提出“承認一個中國”是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原則之一,得到我國政府的贊賞。
1976年3月24日,蒙哥馬利于奧爾頓去世,終年89歲。
上一篇:莫雷洛斯
下一篇:蒙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