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都已睡熟,大雪開始飛舞,
鵝毛般的雪片飄落在暗色的城,
無聲無息,不斷地下,松松地鋪,
止息了渴睡的城中最后的車聲,
把那微弱的喧嘩也蒙住而窒息,
一味懶懶地飄著,下個不停,
它靜靜地篩著,罩住路面和屋脊,
把不平處抹平,掩蓋著一切差別,
輕輕地飛進了角落,填滿了縫隙。
雪下了一整夜,直到輕柔的積雪
松松軟軟地積了足足七英寸深,
這時飛走了云層,露出了霜天高潔。
今天大家格外早醒,由于這個冬晨
異常的明亮,而奇光并非來自天上,
一片白色使眼睛驚異而眩暈;
耳朵則傾聽這空氣的肅穆端莊,
聽不到腳步聲和車輪的喧囂,
清晨忙碌的叫賣聲也稀少異常。
我聽得上學去的孩子們在叫,
他們玩著雪球,不顧小手凍得發木,
還用舌尖嘗嘗結晶“嗎哪”的味道,
在深可沒膝的雪堆里嬉鬧歡呼,
又從下往上窺視瓊枝玉葉的奇觀,
“喲!瞧那些樹!”他們喊,“瞧那些樹!”
幾輛輕載的馬車沿著潔白的路面,
跌跌撞撞地拉著,吱吱軋軋地響,
一群進城的鄉下人早已四面走散,
這時一輪面龐蒼白的太陽
掛在圣保羅教堂圓頂旁,向下界
射出閃閃光線,喚醒了白晝的奔忙。
各家各戶開了門,開始打掃積雪,
無數灰暗的人們成群結隊
踩出褐色的小徑,去做各自的勞作;
連他們也得到了片刻的欣慰,
暫忘了憂慮,日常的話留著不說,
勞作和痛苦的日常念頭也已入睡,——
面對悅目的美景,自己卻把這魔力打破。
(飛白譯)
注釋:
據《舊約·出埃及記》第16章,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時途中斷糧,上帝從天降形似白霜的“嗎哪”給他們作食物。
【賞析】
布里吉斯最擅長抒情短詩,詩人豪斯曼就十分推崇他的抒情短詩,認為它們“詩藝登峰造極,英國詩集中無出其右者”。他的詩歌韻律優美、結構精巧、意境淳樸。《倫敦雪》、《夜鶯》等都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流傳甚廣。
《倫敦雪》是用三行連環韻寫成的,韻式為aba, bcb, cdc,即每一小節中間一行引出一個新韻,讀起來猶如在華爾茲的節奏中邁著行云流水般的舞步,又優美,又輕盈。而詩中描繪倫敦雪景的筆墨也濃淡有致,令人讀后如臨其境: 夜深人靜,雪花輕輕地飛舞,靜靜地落到城市里,飛進了每一個角落,直到輕柔的積雪松松軟軟地掩蓋了世上的一切。整個城市停止了喧囂,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恬然入夢。第二天清晨醒來,世界已經兩樣,人們驚異的眼睛看到了地上雪光晶瑩,空中“霜天高潔”。雪后的清晨一切都顯得格外圣潔,沒有塵世的喧囂,空氣中充滿了肅穆端莊。無論是視覺上還是聽覺上,詩人都渲染了一個“靜”字。自然的美、自然的魔力在這里得到了驗證。突然,上學去的孩子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的叫聲打破了雪后城市的靜謐。孩子們嘗著雪的味道,在雪堆里嬉鬧歡呼。這時馬車響起,鄉下人到倫敦城里來趕集;太陽升起,家家戶戶都開門勞作,城市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雪后的倫敦,就像睡美人從魔力中被喚醒一樣,重新生機勃勃了起來。詩人在營造了極靜的氛圍之后,特意選擇了孩子的歡呼聲、鄉下人的馬車聲來渲染“動”感,一靜一動,彼此襯托,前呼后應,組成了一幅生動美妙的倫敦雪景圖,讓人讀后覺得生活中處處有美。
(盧睿蓉)
上一篇:《傘松和閃電 [德國]尼采》讀后感
下一篇:《你好像一朵花兒 [德國]海涅》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