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青山周永才 【本書體例】
【原文】:
鴛鴦于飛(1),畢之羅之(2)。君子萬年,福祿宜之(3)。
鴛鴦在梁(4),戢其左翼(5)。君子萬年,宜其遐福(6)。
乘馬在廄(7),摧之秣之(8)。君子萬年,福祿艾之(9)。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10)。
【鑒賞】:
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詩。
全詩四章。前兩章為一個層次,均以鴛鴦起興。但興中有比。鴛鴦鳥古稱匹鳥,一雄一雌,同飛同止,相親相依,感情深篤,故用以比夫妻。象征夫妻的恩愛。一、二章相較,首章講捕回鴛鴦鳥,所謂“鴛鴦于飛,畢之羅之”,顯然是比喻婚姻成就,很快將迎大禮;次章寫鴛鴦共棲息,所謂“鴛鴦在梁,戢其左翼”,顯然是比喻夫妻成婚后同眠共枕,相依相愛。從起興的變化看,這兩章寫出了從定情到完婚的一個全過程。其中“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二句的描寫,方玉潤評之曰“細膩如畫”,這個細節(jié)確實生動地寫出了一對鴛鴦進入夢鄉(xiāng)的恬靜、幸福的情態(tài),用以比喻新婚夫妻的甜美親昵是十分形象傳神的。
后兩章又是一個層次,都以秣馬起興。古之婚禮,均乘馬相迎,如《周南·廣漢》詩中寫到女子出嫁時,有“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的詩句,可見秣馬是一種迎親之禮。從全篇詩意來看,這兩章可說是前兩章的補敘,新娘子已迎娶到家,而且洞房花燭。此時,迎親的“乘馬”也回到馬廄里,以“摧之秣之”、“秣之摧之”表示對它們的犒勞。這樣描寫不僅使人會聯(lián)想到乘馬迎親時的熱烈場景,而且間接渲染了婚禮的喜慶氣氛。
這首詩在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全詩感情脈絡起伏貫注,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以“畢之羅之”,表現(xiàn)小伙子千方百計擇求配偶,激情昂揚;“戢其左翼”,表現(xiàn)小伙子想象婚姻成就,甜蜜舒適;“摧之秣之”,表現(xiàn)小伙子積極備婚,情緒高昂,“秣之摧之”,表現(xiàn)小伙子親迎后犒勞它們的情景,熱烈酣暢,步步深入,條理清晰。其次,比興得體。鴛鴦成對成雙,具有象征意義;秣馬又是古代親迎必具之禮,亦有暗示作用。這兩種起興事物都與新婚有關,符合生活實際,讀之倍感親切。另外,全詩每章的后兩句,不僅句式結構相同,而且含義基本不變,通過反復的詠唱,祝愿君子長壽永年,福祿相隨。
上一篇:《鴟鸮》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鴻雁》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