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堯文永亮 【本書體例】
【原文】: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2)。彼君子兮,噬肯適我(3)?中心好之,曷飲食之(4)?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5)。彼君子兮,噬肯來游(6)?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鑒賞】:
這首民歌的主題,歷來解說不一?!对娦颉吩疲骸啊队袞m之杜》,刺晉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賢以自輔焉?!敝祆洹对娂瘋鳌芬詾椤按巳撕觅t而恐不足以致之?!鼻宕接駶櫿J為:“《有杕之杜》是自嗟無力致賢也?!辈⑦M而闡述為:“然詩中具有二義,本意云,吾勢雖不足以致賢,而心則誠好之,……言外見彼有勢力足以致賢者,富貴而尊顯之,為愿所適,無施不可,而又不肯禮賢下士?!苯詮摹霸娦颉币l來的“求賢說”。今人也有二種主張。其一認為:《有杕之杜》全篇為乞食者之歌,與前篇《杕杜》相同,即所謂“乞食說”;其一主張這首詩是婦人思念征夫的詩;也有的以為是少女懷春的戀歌。即所謂“求愛說”。細細研讀這首詩,還是以“求愛說”比較更切合詩的原來的意旨。
全詩二章,章六句,每章各有三層意思。采用《詩經》貫用的比興表現手法和重章復沓的結構形式直率大膽地唱出了少女渴望愛情的急切心情。第一、二章的首二句:“有杕之杜,生于道左”、“有杕之杜,生于道周”是興兼比的藝術手法。以杜梨樹在路邊孤生獨處,象征著這位懷春的少女。《詩經》中有好幾篇是用“有杕之杜”起興的。如:“有杕之杜,其葉湑湑?!?《唐風·杕杜》)是興起與兄弟分散的流浪者的孤單的。再如:“有杕之杜,有睆其實。”(《小雅·杕杜》)是興起丈夫服役長久不歸的孤獨的。“杕”:“木獨生也?!?《集韻》)“杕,“特也”“杜”,“赤棠也?!?《集釋》)本篇的“有杕之杜”當是以孤生特立的野梨樹比興未婚少女的懷想意中人不至的孤寂的。用這兩句開首,暗喻女主人至今還未婚配,所以說這兩章的開首兩句是興中兼有比?!吧诘乐堋钡摹爸堋?,馬瑞辰《集釋》解為:“右,周右音同部,周即之假借,右通作‘周’”。這里的“生于道周”就是“生于道右”。那些把“周”解為道路的“彎曲處”,不如“右”確切。這樣似乎會引起不能象征孤零之嫌,其實這里的“生于道左右”并非實指,僅系象征。而且左、右位置只是相對而言,并非絕對位置,不同的方向角度,可能指的是同一位置。作者這樣寫不僅避免了重復的板滯,而且取得合轍押韻,音調和諧之妙。
第一、二章的三、四兩句“彼君子兮,噬肯適我?”?!熬印痹谶@里是女子對心愛的人的愛稱?!皝碛巍?,《毛傳》:“游,觀也?!边@里是來看望的意思。如果上述第一、二句是比興,“道左”“道右”是相約的處所,那么三、四兩句就是承上一層的意思,這位女子在孤零零的野梨樹左右等待心上人一直不見來,而發自內心的急切想要見到自己時刻在思念的心愛的人的情不自禁的呼喚:不知我那心上的人,可肯到我這里來?不知我那心上的人,可肯出門來看望我?
詩的各章的最后兩句“中心好之,曷飲食之”完全相同。是前兩層意念的更進一層的大膽而直率的呼喊:“既然心里只愛他,嘉肴美酒何不給他嘗?”
這首民歌的女主人公,追求所愛異常大膽直率,這在《詩經》國風中也是不多見的。由于地方的不同,政治經濟以及生活習慣的差異,同類主題的民歌,其風格也不盡相同。正如朱熹《詩集傳》中云:“衛猶為多悅女之詞,而鄭皆為女惑男之語”。象《鄭風·將仲子》中的少女既熱烈追求幸福的愛情又有重重顧慮,所以向心愛的人道出:“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這首民歌反映了陷入情網中的少女的羞怯,不得已的坦率,摯著的愛與種種憂慮交織在一起。然而少女卻不是拒絕愛小二哥,而是規勸小二哥不要再跳墻頭、攀折樹。要另換別的方式相親相愛。在《檜風·隰有萇楚》中的少女在湖澤邊遇上儀容俊美的小伙子,一見鐘情。情不自禁地呼喊出:“樂子之無知!樂子之無室!樂子之無家!”要與小伙子相好、定婚、成親!求愛的熱情奔放外露,大膽直率毫無顧忌。再如《召南·標有梅》中的女子懷春求愛也夠大膽直率的,可是還有一派少女的羞澀。真心求愛,愛得急切,又不好自己開口,“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等待小伙子來開口。煞象漢樂府民歌中的“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用比興的手法呼喚愛情的到來,大膽執著中帶有一定的虛惘。而《唐風·有杕之杜》卻不然,其大膽直率,求愛執著,已有愛相往來的基礎。因此,同樣是大膽求愛的呼喚,而《有杕之杜》是愛的約請,是愛的進程中的進一步飛躍。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的:“飲食是性交的象征幋語。前二句是唱歌人給對方的一個暗號,報導自己在什么地方,以下便說出正意思來?!庇捎谏鲜鲞@些原因才使《有杕之杜》在《詩經》國風中別具個性,千百年來為讀者所贊嘆。
上一篇:《有客》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有狐》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