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復疊修辭手法
[定義]把同一的字或詞語連續地用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式。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把復疊列為積極修辭的丙類“詞語上的辭格”,給出的定義是:“復疊是把同一的字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辭格。”“同一的字或詞”指的是形式相同的字或詞語,形式是字形、字音,有的字的讀音主要是聲調可能略有不同。“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指的是多次重復使用。
[例釋]根據重復使用的字、詞是否同義,復疊分為兩種:
(1)復辭。間隔或者連續重復使用形式相同而意義不同的字或詞,也就是多義字、多義詞,包括具有兩種以上語法性質、意義和用法的字、詞。又稱“復字”(唐鉞《修辭格》,商務印書館,1923)、“疊現”(汪國勝、吳振國、李宇明《漢語辭格大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指出,此即[宋]陳骙《文則》中所謂的“交錯之體”。
適當使用復辭會使語言生動有趣,富有節奏感。
例1:沒錢的錢老板也來觀賞錢塘潮。
例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
例3:善其善,惡其惡。(朱熹《論語集注·卷八·衛靈公第十五》)
例1句中重復使用了三個“錢”字,字形、字音相同,但意義各異:錢財的“錢”、姓氏的“錢”、地名中的“錢”。例2中的四個分句都各由兩個字形、字音完全相同的詞構成,但各分句中的兩個詞的語法性質和意義不同:前面的詞是名詞,在分句中作主語,意思分別是君王、臣子、父親、兒子;而后面的詞是動詞(或者說是名詞用作動詞),在分句中作謂語,意思是“遵行……之道”。例3中“善其善”中的兩個“善”被一個“其”隔開,前一個“善”是動詞,或者說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是“以……為善”,后一個“善”是形容詞,意思是“好”。“惡其惡”的情況類似。
(2)疊字。連續重復使用形式、意義相同(或者都沒有意義)的字或詞。又稱“疊詞”、“疊音”、“重言”、“雙字”。
適當使用疊字有助于摹寫景色、渲染氣氛、表現情感、美化音律。
例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例5: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俞樾題杭州九溪十八澗聯)
例6:今天來博物館參觀的小朋友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玩得高高興興,他們一會兒看看這件文物,一會兒摸摸那處裝飾。
例4中重復使用的“依”、“霏”意義不變,“依依”摹寫楊柳姿態,“霏霏”描繪寒冬雪景。例5中既有有意義的字詞的重復(“重重疊疊”、“曲曲環環”、“高高下下”),也有無意義的擬聲詞的重復(“丁丁冬冬”),寥寥數語,描寫出山、水、路、樹的狀態,妙趣橫生。例6中重復使用的詞,有量詞(“個個”),有形容詞(“漂漂亮亮”、“高高興興”),有動詞(“看看”、“摸摸”)。
“疊字”方式,在語法中稱為“重疊”。現代漢語中,可以重疊的有名詞、量詞、數詞、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等,重疊后會產生新的語法意義:名詞、量詞重疊會產生“逐一”、“周遍”的意義,例如“人人”、“個個”;動詞重疊產生“動作短時或小量”、“嘗試”等義,例如“看看”、“走走”;形容詞重疊可產生程度增大的意義,例如“遠遠”、“漂漂亮亮”等。
通過詞根重疊方式構成的合成詞叫重疊式合成詞、帶疊音詞綴的派生詞、疊音聯綿詞也是疊字,如“往往”、“綠油油”、“脈脈”。
關于“疊字”與“疊詞”。古漢語單音詞居優勢,多一字一詞,字的重復通常也就是詞的重復,故“疊字”多數情況下等于“疊詞”。但重疊式合成詞、疊音詞綴、疊音聯綿詞中的復疊,就只能稱“疊字”了。
關于“疊音”。從語音的角度來看,疊字可以稱作“疊音”。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即稱“疊音”。
[辨析]復疊與反復。
倪寶元《修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中的“復疊”實同“反復”。參見“反復”。
上一篇:什么是返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夸張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