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詞選講
歐陽修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進士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src="../Images/rId25.png" style="text-align: right" width="38" /> 20122934 2012級城規1班)
【簡評】
化用《詩經》詩句作為標題,定下了全文無奈感傷的基調,與所賞析的詞相符。聯想古代歷史上和小說中女子的可嗟可嘆的命運,深化了主題。
人事聚散 花紅依舊
——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賞析
端起一杯滿懷深情的酒,問候你久違的春天,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留下來與我和美酒相伴吧。繁華的洛城之東,路旁已是垂柳依依,春意盎然,還記得嗎?去年此時,也是在這里,你我攜手相伴,在芳草花叢中盡情地賞春游玩。
人間聚散總是苦于太匆匆,讓人生出無窮的怨恨。今年的花兒比去年的還鮮艷美麗。也許明年的花兒會格外美好,更加美艷動人。可惜的是,不知道誰是與我一同賞花的人。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兩句,寫的是朋友即將遠行。長亭送別,舉杯為祝,以壯行色。愿朋友暫且忘卻分別的憂傷,共享這短暫相聚的歡樂。“祝東風”不僅是祝愿問候東風,更是祝愿朋友此行“春風得意”。春風楊柳千萬枝,百花競放,姹紫嫣紅。從眼前景色回想昔日攜手同游遍花叢的朋友之間深厚而真摯的友誼。遠赴他鄉求學的我離開家鄉時,想起朋友的不舍,心中頓生思念。踏上列車,站臺一別,翩翩離愁,涌入我心上。浮云一別千山過,暗傷幾許心余空。親人朋友間聚散匆匆的惆悵和哀怨,從古到今,永遠都沒有窮盡。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剛相聚又分離。“此恨無窮”四字道盡千古“聚散”之苦。千言萬語盡在“恨”中。“今年花勝去年紅”以花寫心情,“去年”攜手共游,“今年”相送之時,一樣季節兩樣情。“勝”字表達了朋友間相聚時間雖短,但心情格外高興。今日相別,人分兩地,不知君明年能否再來與我同游了。這也表達了詞人內心深處一種聚散未卜的惆悵情懷。三年的看花人,去年雙雙同游,今年孤單一人,今年的花比去年要好,明年的花會更好。但“知與誰同”,更不知人在何方,不知明年的花讓誰來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詞人看世間的春意爛漫,油然產生出的珍重之感。春愁中的“恨”真的只是一種落寞的哀傷嗎?它在我們內心喚起多少由惜春而生發出的留戀。
人生聚散佛緣事,攜手相看兩欣然。既然聚散未卜,又何必黯然神傷呢?明年更好,何不以良辰美景來慰藉自己?
這首詞以自然界的花開花落、季節的輪回象征人生的短促、聚散的匆匆。以去年今年明年的花的不同,表達“聚散”的不同心情——相聚的歡樂,離別的愁緒。故有人贊道:“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后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
(胡宏煒 20123670 2012級數學與應用數學2班)
【簡評】
把江淹的《別賦》和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化入文中,把離別的感傷和物是人非的無奈展現出來,并結合自身離鄉求學的經歷對詞進行闡釋,全文顯得更為生動自然。“聚散終無定,離合豈無緣”,作者最后似已從詞中感悟出佛理,心態較為豁達樂觀。
知與誰同
——讀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又是一年東風,洛陽城郊,沿紫陌,一路春光好景。有兩人正舉杯對酌,卻無談笑聲,絲竹音。他們的身后野花開得燦爛而落寞。
時間是什么?是日復一日不會干涸的流水,還是月復一月陰晴圓缺的皎月,抑或是這年復一年溫暖拂面的東風?時間是永恒的沙漏,反復流逝相同的美景,一如歐陽修與梅堯臣此時此刻眼前的垂楊。
然而無盡相似的景色,仍是會有不同。歐、梅兩人的無言,便是在故地故景中懷念故情。當年那群意氣風發的青年,在這郊外無限的春色中一起陶醉、一起感動、一起欣悅。他們輕嗅每一朵芬芳的花朵,在微風中追逐歡笑,放飛彩色的紙鳶,所有的記憶都是明亮溫暖的顏色。
但如今呢?那時候陪在身邊的人,現在都在哪里?那年那場離別,竟因為這四海天涯的距離而成永訣!他們是不是也像此時的我們,在每一年的這天默默懷念,懷念洛陽東郊的紫陌,懷念這里盛開的鮮艷顏色,懷念這座野亭,懷念正在懷念你們的我們呢?
也或許是因為我們當初似已猜到這樣的結局,所以我們為彼此留下了那華年中最美好的樣子,或許有不能再重逢的遺憾,但至少,我們曾經一起歡笑過。
遠方的故友,今年花更加燦爛,只可惜你們都已不在。朋友,朋友請你們告訴我,明年的花會開得更美,你們是否會回來呢?若你們不來,那么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又該和誰一起共賞這暖風,這美景?
酒闌微醺,野亭之中,忽有一人摔碎了酒杯,在斜陽雁影中放聲唱道: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趙崇震 20121351 2012級電氣3班)
【簡評】
歐、梅相聚,在作者描述下,如在昨天。開頭、結尾,都顯得格外詩情畫意。由今而及不可知的未來,徒增幾分惆悵。
伊人已逝,才子何望?
——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賞析
該詞上片寫的是“去年樂事”:詞人憶起去年的元宵夜,花燈是那樣的燦爛,街市恍如白晝,香車寶馬,游人如織,絡繹不絕。圓圓的月兒升上柳梢,一切都是這樣的美好,我和你啊,一同在黃昏之中相伴而行。詞人不施工筆,用白描的筆法擷取了“燈”“月”“柳”幾個典型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好、甜蜜的月下偕游圖。尤其是最后兩句,讓讀者在心中不禁心生向往,甜美之意溢然紙上。
詞的下片寫“今年傷事”:今年的元宵夜啊,花燈依舊如此的絢麗,月兒依舊如此的皎潔,一切依舊。只是我的心上人啊,你又去了哪里?每每想到芳蹤難覓,不禁潸淚,遺濕春衫。下片詞人未著一“傷”字,然而黯然神傷的詞人形象卻躍然欲出。“依舊”一詞雖是白話,卻將詞人面對物是人非的景況的失望、無奈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薛礪若亦在《宋詞通論》中評道:“他(歐陽修)的抒情作品,哀婉綿細,最富彈性。”
未聞此詞時,曾以為“傷”是“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的灼心思念,是“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悔恨不已,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依依惜別。拜讀此詞,方覺世上最難過、最傷者莫過于世事安好,而伊人已逝的物是人非的惆悵。這種情感雖不像生離死別那般的激烈,卻總在日夜之中不經意地隨時發作,令人肝腸寸斷,閑日之中,憂來無方,思念成疾。歐陽修這種纏綿誠摯的敏銳感情,穿越過百年的時光,直至今日,仍讓讀者不禁仿如身處其中,深受感染。
這首詞明白如話,層次分明,在描情繪景之中,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去年元夜之樂寫今年元夜之傷,燈月雖依舊,伊人卻遠逝。如此鮮明、精妙的對比,既有一種回環錯綜之感,更能將詞人心中的離別、相思之愁表現得更加深切、更加感傷。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裝束之態。”這正是對歐公這首詞最好、最恰當的評價吧!在這首詞中,詞人不著代字,不寫典故,不施工筆,僅僅用明白如話的言辭便道出了心中無限的離傷。王公同樣提倡一“真”字,而歐陽修同樣寫出了真景物、真感情,不造作、不煽情。詞之高處,也便如此了。
讀罷此詞,只愿涂鴉幾字:伊人已逝,才子何望?思骨浪漫,已不勝傷。
(萬子千 20134694 2013級英語2班)
【簡評】
作者對詞中所表現的“去年樂事”和“今年傷事”作了對比,在對詞人情感的解讀中,我們能夠看出詞人情感脈絡的發展,于平淡語言中不時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傷。
上一篇:柳永詞選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研究鑒賞
下一篇:王安石詞選講《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