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七律·輞川積雨》千家詩鑒賞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二〕,蒸藜炊黍餉東菑〔三〕。
漠漠水田飛白鷺〔四〕,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五〕,松下清齋折露葵〔六〕。
野老與人爭席罷〔七〕,海鷗何事更相疑〔八〕。
〔一〕輞川:在今陜西藍田縣南二十里,水出終南山輞谷,北流入霸水。詩人在此有輞川別墅。積雨:久雨。
〔二〕煙火遲:煙火緩緩地上升。雨后空氣濕度大,氣壓低,又無風,煙火升得慢。
〔三〕藜:一種野菜,又名灰菜。黍:黍子,黃米。餉:送飯。東菑:東邊耕作者。菑,初耕的田地。
〔四〕漠漠:遼闊無邊的樣子。次聯由李嘉祐“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點化而來,使畫面更開闊,色彩更明麗,所塑造意境對后世影響很大。如洪適《蝶戀花》:“漠漠水田飛白鷺。夏木陰陰,巧囀黃鸝語。”張炎《壺中天》:“忽來詩思,水田飛下白鷺。”羅志讓《秋感》:“鴻雁遠傳霜信至,鷺鷥低傍水田飛。”
〔五〕習靜:習慣于幽靜的環境。朝槿:即木槿。花朝開暮落,故常用以喻事物變化之速或時間的短暫。
〔六〕清齋:素食。露葵:帶有露水的葵菜。
〔七〕野老:居于郊野的人,詩人自稱。爭席罷:不再爭座次,指爭名奪利的官場中生活已經結束。爭席,典出《莊子·寓言》,陽子見老子,“其返也,舍者與之爭席”。
〔八〕海鷗:典出《列子·黃帝》。有海邊好鷗者,每天與海鷗相親。后其父要捉海鷗來玩,第二天,海鷗再也不與他親近了。
【點評】詩為《輞川集》之一。王維自唐玄宗天寶三載(744)至十五載(756)前后常居于輞川,作《輞川集》,期間與裴迪詩相往來。詩描繪出輞川雨后清幽的景色,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雅致,抒發了對幽靜景色的喜愛,對宦海生活的厭倦。
上一篇:陸游《七律·新竹》千家詩鑒賞
下一篇:張耒《七律·夏日》千家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