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堵住請托的門,勝過亡羊補牢
絲絲是個熱心的姑娘,公司里的同事都很喜歡她。當然,他們喜歡絲絲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性格好,更因為她有求必應,總能把事情辦妥,讓人放心。隨著大家對絲絲的認可,她那助人為樂、善解人意的形象愈發高大,而找她幫忙的人也越來越多。
同部門的周姐,不太會用表格,經常讓絲絲幫忙處理報表;鄰桌的拉拉不愛收拾,經常要絲絲幫忙一起找東西;市場部的主管也看上了絲絲的踏實勤快,總是打電話讓她處理一些訂單錄入……最初,絲絲對這些事都是一一應允,不管是誰發出請求,她都會幫忙。漸漸地,她發現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幫別人做事上,自己的分內事卻受到了影響。
絲絲很清楚,再這么下去的話,自己很可能會丟了飯碗。她暗下決定: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可是,事情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大家都習慣求助她了,請托總是絡繹不絕,她根本沒法專心干活。面對這些請托,直接拒絕雖然有效,可她的工作思路還是會被打斷,而且這種做法還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怎么辦呢?絲絲決定,干脆把請托的門事先堵住。
她的工作不太需要外聯,所以一到工位,她就悄悄把桌上的電話線拔掉,這樣可以避免市場部主管打電話過來。對于周姐的表格,她通常都是下午三點以后才開始整理,絲絲干脆就把約見客戶的時間定在2點半,這樣一來,周姐就只能自己動手了。至于拉拉的事情,拒絕起來就容易多了,畢竟也不是每天都發生,大可以跟她說:“我現在正忙,你先自己找找,待會兒我再幫你。”等不及的拉拉,自然就會自己努力去找。
經過這么一番調整,很大一部分請托都被規避了,絲絲的日子也變得清凈多了。
絲絲所用的拒絕之道,就是我們常說的“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與其等請托者找上門再拒絕,不如事先把麻煩擋在門外。況且,未雨綢繆的效用,遠勝于亡羊補牢。后者雖然能夠最大限度地幫我們挽回損失,可畢竟是在問題發生之后的補救措施,不可避免會有損失。相比之下,提前把問題發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不但省去了處理問題的麻煩,還能避免讓自己遭受損失。
我們不妨模擬一個情境:你在專心工作的時候,突然有人過來請你幫忙,此時的你面臨著兩個選擇:要么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處理這些突發事件;要么想出合適的理由去回絕對方,花費一些時間去解釋,免除誤會和尷尬。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不可避免要讓你暫時中斷手上的工作,等麻煩事處理完了,再回來工作,思路和靈感已經被打斷了,還得重新調整狀態。這么一通下來,起碼要一兩個小時。情況再糟糕一些,拒絕得不太合適,惹得對方不高興,自己的狀態也會受影響,恐怕要用好半天的時間來調節情緒了。
拒絕的表達,不一定非要用嘴巴說出來,就像上文中的絲絲,她為自己建立了一套防御機制,把不想應承的請托擋在門外。這樣既達到了拒絕的目的,也不必與請求者正面“交鋒”,省去了不少麻煩。
下一次,如果再遇到經常找你幫忙的朋友,當他開口問你“最近忙不忙”的時候,你大可回答:“忙啊!最近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了,每天要加班到凌晨,太累了。”你這么一說,他自然就知道你沒空幫忙了,那些到了嘴邊的請托,他也只好咽回肚子里。
上一篇:先否定自己,才有新的突破
下一篇:先學會輸得起,才會成為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