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話題,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
拒絕是一門藝術,既能巧妙達到拒絕的目的,又不至于讓對方心里產生不快的情緒,這才是高明的拒絕。通常而言,太過直白的拒絕往往是傷害人的,不僅嚴重打擊對方的積極性,而且還會令對方心生怨恨。
比如,這兩種拒絕方式:“我不吃日本料理”“附近還有其他特色餐廳嗎?我不太習慣吃日本料理”。前一句更像是一句帶著刺的話語插進對方心里,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踐踏了別人的一番好意;而后一句則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別人會更容易接受。當我們開始說“不”的時候,態度必須是委婉而又堅定的。委婉地拒絕比直接說“不”更容易讓人接受。比如,當同事提出的要求不合公司部門規定的時候,你可以委婉地告訴對方自己真的是愛莫能助,如果耽誤了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沖擊。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我們都有過需要拒絕他人的情況,你需要拒絕,但是更需要的是“不會讓對方傷心的拒絕話”,藝術的拒絕方式讓對方感受不到一點傷害,反而會理解你的處境。當別人對你有所求而你卻辦不到的時候,你不得不說“不”,當然,拒絕并不是以傷害他人為目的,而是以和為貴,是盡可能在不影響兩人關系的前提之下進行的。雖然拒絕是很難堪的,但在不得已的時候還是會用到拒絕,事實上,只要你能夠很好地運用拒絕的藝術,相信它最終帶來的并不是尷尬而是和氣。
不好直接拒絕時,可以采取迂回的戰術,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也行,關鍵是要善于隱晦,但又不致于撕破臉。事實上,人都是聰明的,你大可不必擔心對方不能領悟你變話題的用意。
有對年輕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對女方產生了愛慕之情,男方急于要表白心意,女方雖心領神會,但是卻不愿將友情向愛情方面發展,女方認為還是不要說破,保持那種純真的友誼比較好。于是,就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男青年:我想問問你,你是不是喜歡……
女青年:我喜歡你給我借的那本公關書,我都看了兩遍了。
男青年:你看不出來我喜歡……
女青年:我知道你也喜歡公共關系學,以后咱們一起交換學習心得吧!
男青年:你有沒有……
女青年:有哇!互相切磋,向你學習,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
男青年:……
這位女青年3次都把男青年的話打斷,使得男青年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他便不再問了。這比讓他直接問出來,女青年當面予以拒絕要好很多。
在遇到以上案例中的情況時,你又是怎樣將拒絕的話說出口的呢?的確,在拒絕他人時,我們有時會覺得不便說“不”,便隨便找些理由來搪塞對方,以求得一時的解脫。但這個方法并不高明,因為對方仍可能會找其他理由與你糾纏下去,直到你答應為止。比如你不想答應幫他做事,推托說:“今天我沒有時間?!彼赡軙f:“那沒有關系,你明天再幫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贝藭r,你可能很難再用其他借口推辭了。因為這些都是小小的謊言,一經反駁,你肯定會感到慌亂,說“不”的意志便很難堅持了。實際上,你不妨直接采取轉換話題的方法,對對方的問題不予直接回答。
當然,我們在采取這一語言策略的時候,就需要做到正確的斷答,才思敏捷,口語技巧嫻熟。因為,首先,斷答前要摸準對方的心理,“你一張口我就知道你要問什么”“未聞全言而盡知其意”,這與“錯答”比起來,要求會更高。
其次,要能搶得自然而恰當,比如從“喜歡”(人)而引論到“喜歡”(書),能瞞過在場的其他聽話人。
最后,斷答往往需要幾個回合才奏效,因為搶一兩次,對方可能還不能領悟到答話者的真正意思,或者知道而不甘心,于是繼續發問,這就要求“連搶”多次,才能不露出破綻,達到拒絕的目的。所以說難度大,技巧性強,但如果運用得當,效果也會很好。
總之,拒絕別人或被別人拒絕,是我們一生中每天都可能經歷的事情。這是人生中非常真實的一面,誰都會遇到這樣的經歷。朋友、同事,甚至領導來找你幫忙,但有時他們所提出的要求是你沒有能力或不愿意去做的,此時,我們就要學會拒絕他們的請求。我們可以故意轉移話題,就是在對方還沒有完全表達出想說的話時,就將其話斷開,轉向其他的話題,這對于拒絕對方而言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上一篇:身體基本動作產生的內在原因
下一篇:連續眨眼時的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