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讀書,讓讀書豐富你的心靈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古代,依靠人力去行萬里路當然是了不起的大事。現代社會,交通工具如此發達,行萬里路已經變得非常輕松。在走馬觀花的旅途中,我們也許開闊了視野,但是卻沒有更多的時間用心去感悟。那么,讀書就顯得尤為重要。即使你沒有行過萬里路,書籍也能帶你暢游世界各地,讓你足不出戶就能開闊眼界,讓你修身養性、平復心靈,讓你雖然身居小處卻有世界大觀,讓你言談舉止絕不凡俗……讀書的魅力還遠遠不僅于此,讀書的好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顯現出來的,而是要日積月累。所以,讀書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朝朝夕夕的事情。閑來無事,與其看又臭又長的電視劇,讓自己的大腦變得空洞乏味,無聊地哭哭笑笑,不如拿一本書,沏一壺茶,讓自己淡然地品味書中的悲喜人生,縱觀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讀書,豐富人的心靈,不讀書的人靈魂已經干枯。
如果你觀察一個愛讀書和一個從不讀書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兩者的差異。一個愛讀書的人保持著靈魂的浪漫,他看一切都是美好的,充滿著希望和無限的靈性。和他交談更是一件妙趣橫生的事,雖然你走遍萬水千山,他卻沒有走過,但是他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能夠感同身受地體味你旅行途中的喜怒哀樂。你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比你更了解世界,因為他的評論是那么深刻。面對一個不讀書的人,你們可談的就很少了。他的生活被禁錮在眼前枯燥乏味的、一日又一日的重復之中,毫無樂趣可言;他的目光非常短淺,讓你根本無法和他繼續交流;他仿佛生活在一個監獄里,眼睛只能看得到身邊的一切。要想改變這一切,唯有讓他讀書,發散思維,開闊視野。我們面對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聰明睿智的長者交談。他帶我們看世界,他用自己深邃的思想指引我們,他提升我們靈魂的格調,讓我們神游其中而不自覺。書籍不但能夠帶著我們走到各地,也能引領我們去了解幾千年前發生的事情,和未來幾千年即將發生的事情。只有書籍,才能幫助我們在一天的24個小時里,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神思遨游上下幾千年。不讀書的人,是永遠不會擁有這種奇妙感受的。
書籍的力量遠遠不限于此,書籍還能幫助我們進入思想的國度,帶我們反思自身,反思社會。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很多事情即使我們親身經歷過,也未必能夠得出最佳的答案,因為我們置身事內,受到主觀情緒和觀念的影響。讀書則不同,在書中,我們完全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看待問題,我們看到了一件事情的概貌,而且是非常全面和客觀的。我們將文字在腦海中轉化為景象,這種景象比電視或者電影展現給我們的直觀景象更富有想象的空間、更自由、更靈動。所以,我們從頭到尾了解一些事情和一些人,在評價他們的過程中,我們也在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因此,那些經典的書籍,都是能夠把我們帶進沉思的心境中的。它們不僅描述事情的開頭和結尾,而且引導我們通過過程展開沉思。很多人覺得書籍不如電影、電視劇展現的畫面生動,其實不然。你在讀書的過程中,那些人和事的畫面已經印刻在你的腦海中了,你完全可以得到毫不遜色于電影、電視的直觀感受。
大文豪魯迅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買書、讀書、抄書,把書當成心肝寶貝一樣愛護。在讀私塾之前,魯迅在遠房叔叔家里看到了沒有圖的《山海經》,這本書很長,里面的故事曲折動人。魯迅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照顧他的長媽媽看到他如此用心讀書,也被感動了。魯迅很想看有圖的《山海經》,雖然長媽媽不識字,但是她想法設法地為魯迅買到了這本書。看到魯迅如饑似渴地讀著,長媽媽高興極了。這本書,是魯迅第一本心愛的書。后來,魯迅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他開始用自己積攢的壓歲錢買書。
魯迅愛讀書,也很愛護書籍。每次買回新書,他都會仔細檢查,一旦發現有污漬破損,就不辭辛苦地去書店換一本。那時的書都是線裝的,容易掉頁,他就自己再用針線縫一遍,有的時候還會把封面好好更換。這從小養成的好習慣,影響了魯迅一生。魯迅一生都在讀書,讀過的書不計其數。他買的書也非常多,僅僅1912年到1939年間,魯迅就購買了9000多冊書籍。魯迅一生清貧,最大的財富就是這些珍藏的圖書。也正因為如此,魯迅才能成為舉世聞名的大文豪。
這就是書籍的力量。人生短暫,我們不可能走遍所有的路,看遍所有的人,更不可能讓自己經歷所有的事情。讀書,恰恰是豐富我們人生閱歷的最好方式,也是最佳捷徑。1996年4月23日,是首個世界讀書日。平日里工作匆匆忙忙的你,有沒有停下腳步,享受一本書帶給你的世界呢?我們不應該把讀書當成一件刻意而為的事,而應該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得很多,平和的心態、快樂的心境、深邃的思想、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讀書的理由,當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更應該讓自己慢下來,用心讀一本書。
上一篇:努力,讓你一往無前
下一篇:叛逆就是專門與父母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