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基本動作產生的內在原因
小于還不到30歲,但已經在心理學研究領域很有成就。盡管很擅長研究人的心理,但他不善于與人打交道,曾經有采訪過他的記者這樣描述他:“于醫生與人說話時經常下意識地扶眼鏡,偶爾還會雙臂伸直、向下交叉……”
在談到自己的人生經歷時,他說:“我是個被保姆帶大的孩子,在我的印象里,我的母親就沒有抱過我。她是個醫生,每年都有做不完的手術,我可以肯定,她肯定親過那些生病的孩子。有時候我在想,我生病了,她會不會親親我。后來,等我長大了一些,我經常自己走去她的醫院,不過母親依然沒有時間理會我,我只能經常和護士們一起去食堂吃飯。沒事的時候,我會拿母親辦公室的骨架模型玩玩,后來,我居然對這些可怕的東西產生了興趣,于是,我開始翻看媽媽的那些醫學書。說來也奇怪,慢慢地我居然看懂了,我發現,人真是奇怪的東西。后來,我無意中發現比人的身體更具有誘惑力的是人的思想和智慧。再后來,在報考專業的時候,我選擇了心理學,而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心理專家了,只不過我更傾向于寫心理學著作而不是與患者們交流。我已經愛上了這一項富有魅力的思考活動。”
這里,我們能看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于是個害羞、不善與人打交道的人,所以他常常會做出這樣的動作——下意識地扶眼鏡,偶爾還會雙臂伸直,向下交叉……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習慣性動作呢?從主人公的描述中,我們大致能看出原因——缺乏安全感。也就是說,人的身體的一些基本動作是有一定的形成原因的。
的確,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一個人即使能在語言上做到天衣無縫,也無法在體態語上做到不露痕跡。因為,當人的大腦有某種打算時,其思維活動會支配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出各種細微信號,這是人們不能完全控制且難以充分意識到的。因此,通常來說,當我們走進一個熙熙攘攘的場合時,我們往往能快速而準確地判斷出房間內各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此時此刻的感受。在人類的口語尚未進化完全之前,通過他人的行為來解讀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就是當時的人們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交流方法。
大多數基本的交流信號都是全世界通用的。比如,當人們憤怒時,他們多半都會皺眉頭或怒目而視;而當人們高興時,他們會高興或者開懷大笑。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點頭都是用來表示贊同或肯定,其表現形式就是低下頭。點頭很有可能是一種天生的本能動作,因為那些生來就失明的人也懂得使用這一動作。和點頭一樣,搖頭也是一種普遍的動作,其含義與點頭相反,表示反對或否定。而與點頭不同的是,搖頭可能是人在童年時期通過后天的學習所掌握的一種動作。當嬰兒吃飽了之后,他們會用搖頭的方式躲避媽媽的乳房,以拒絕媽媽繼續喂奶。當小孩吃飽了以后,他們會用搖頭的方式來抗拒送到嘴邊的食物。于是,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學會了用搖頭來表示拒絕或否定他人的做法和思想。
在人類的進化歷程當中,一些面部表情和動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比如,大多數食肉動物會用微笑這種表情來傳遞危險的信號;但對靈長類動物而言,這種表情則與危險無關,它傳遞的是一種表示妥協和屈服的信號。
齜牙和擴張鼻孔這兩種面部表情源自于動物間的攻擊行為,也是其他靈長類動物經常使用的最簡單的表情之一。動物用齜牙露齒來警告對方,假如有必要,它們還會用自己的牙齒來保護自己或攻擊對方。雖然我們人類并不會像動物那樣用牙齒來攻擊對方,但是在人類的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表情和動作。對人類而言,這一動作通常是由憤怒引起的。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或心理受到了威脅或是認為某事不正確時,也會表現出這種表情。
當然,與有聲的話語一樣,有些看似相同的軀體語言也會因為文化差異而表示不同的含義。一個動作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中也許很普遍且表意明確,假如置于另一種文化當中,它很有可能就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單純的動作,甚至它表達的意義會完全不同于前者。
小貼士心理
人類的軀體語言中,有些是全球通用的,有些則不是。因此,在研究人類的基本動作產生的根源時,需要考慮地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不能以偏概全。
上一篇:跳出來,站在高處品味和感悟生活
下一篇:轉移話題,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