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法則:孩子需要自由的空間來成長
魚缸法則告訴我們:要想使孩子長得更快,更茁壯,就一定要給它活動的自由,而不要讓它們拘泥于一個小小的魚缸。當孩子在小學階段時,往往需要依賴父母,以父母為榜樣。一旦孩子進入初中階段之后,孩子最突出的特點是,生理迅速發展,產生“我是成年人”的感覺。
在心理上,由于自我意識的快速發展,孩子進入“心理斷乳期”,在心理上要求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渴望獨立,要求父母將自己看作“成年人”,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得到尊重。這一階段的孩子討厭父母過分的關心、監護、說教,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一位家長曾經這樣訴苦:“我的女兒今年14歲了,讀初二,在小學時是非常聽話的孩子,上初中后完全變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自己拿主意。讓她好好學習,她偏看言情小說或打電子游戲機,有時我們說多了,她就發脾氣,甚至想離家出走,還口口聲聲說:‘我長大了,我的事,我自己處理。’我感到困惑,孩子為什么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這正常嗎?”
孩子步入“心理斷乳期”,開始對家庭、對學校甚至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叛逆心理。盡管青春期的孩子從表面上看,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不過由于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并不是真正地達到了成熟的狀態。因此,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十分大,不容易駕馭。即便他們有了喜怒哀樂,也不愿意向父母吐露,而且會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假如父母沒有妥當處理,比如對孩子某些行為的原因打破砂鍋問到底,妄加指責或是漠不關心,都會增強孩子的反抗情緒。青春期的這一階段,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
1.迎接孩子進入“心理斷乳期”
心理斷乳期的真正意義是擺脫對父母的孩子式依戀,走上精神的成熟與獨立。所以,父母應把愛孩子的重點放在幫助他們完成從孩子到成人的轉變上。父母對孩子心理斷乳期傾向應持歡迎態度,這意味著孩子的第二次誕生。
2.鼓勵孩子自主獨立
父母要把孩子的某種離心傾向理解為他們的精神在朝著獨立自主的方向成長。在心理斷乳期,孩子對同齡朋友的興趣越來越濃,而對父母的依賴則不斷減少。或許父母會覺得孩子變心了,實際上交朋友是孩子在精神上獨立于父母過程中的一種補償。假如孩子有合適的朋友,就不至于由于心理斷乳而過度失落。
3.引導孩子走出叛逆的消極面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從行為上和心理上進行引導,教育的方式要多樣化。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然后父母把自己的觀點、經歷講給他聽,讓孩子自己進行比較,父母不要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要因勢利導。
4.信任孩子
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父母這時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這個想法,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處理,聽取、征求孩子的意見,對孩子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盡量讓他自己去解決。不過,父母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告誡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應多鼓勵和安慰,及時給予贊揚。而父母犯了錯誤,也要勇敢承認,盡快改正。
5.盡量避免與孩子發生沖突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保持冷靜;爭論激烈時,父母應轉移話題或采取冷處理方式,避免孩子產生對立情緒,使逆反心理更強烈。事后在合適的時候,父母可以心平氣和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和不當之處,使孩子積極克服幼稚、喜歡沖動的壞習慣。
6.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應鼓勵孩子廣泛結交朋友,在集體活動中,豐富、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發展“自我”意識,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以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真誠待人的品德,順利度過孩子心理發展的這一重要時期。
7.尊重孩子的權利
父母要轉變觀念,尊重孩子的權利,承認他是獨立的個體,平等相待,評價孩子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在與孩子相處時,要與孩子建立起友誼,尊重他的自主權與隱私權,理解、愛護他,多指導少指責,多幫助少干涉。
心理啟示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他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表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過,叛逆也正暴露了他的幼稚和不成熟,就好像是貼一個標簽在告訴別人,他在成長中、在躁動中尋找一種叫獨立的東西。這時父母要耐心等孩子長大,給予他理解,小心呵護他。
上一篇:高原現象:孩子厭學情緒需要努力解決
下一篇:黏液質孩子——鼓勵他,讓他獲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