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翅膀
那是在1883年,俄國烏克蘭自然科學家梅契尼科夫教授,在西西里島建起了一個業余實驗室。
盡管他對微生物捕獵還一竅不通,但興趣廣泛的他已開始研究海星和海綿消化食物的方法,并發現這些動物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細胞,可以自由行走,他稱之為游走細胞。
一天,梅契尼科夫把一些洋紅色的細粒放進了一只海星幼體內。海星幼體透明得如同一扇明凈的玻璃,通過透鏡能清楚地看到,在海星滑膩的體內,爬著、流動著的游走細胞,趨向洋紅色的細粒一并把它們吃掉了!
在海星幼體內的這些游走細胞,它們能吞下洋紅色的細粒,也一定能吃掉微生物!這種游走細胞,就是保護海星免受生物侵犯的東西!我們的游走細胞,我們血液中的白細胞,保護我們不受病菌侵犯的一定是它們!
這樣瘋狂地胡思亂想,他跑到別墅后面的園子里,在圣誕樹的小灌木上,拔下了一些玫瑰刺,回到實驗室,把這些刺戳進一個清澄如水的小海星體內。
第二天清晨,在海星體內,圍繞著玫瑰刺周圍的,是一堆懶洋洋爬著的海星的游走細胞。這時,他已肯定了自己對疾病的所有免疫的解釋。
不久,他到維也納,宣告了他的理論。在同行們的建議下,他稱這種細胞為“吞噬細胞”。這樣,梅契尼科夫便從一個門外漢成了免疫學的鼻祖,并于1908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科學需要激情,需要想象。如果科學是一只不死的青鳥,那么想象便是它一雙矯健的翅膀,托舉它向著成功與理想飛翔。
上一篇:惠老頭智對皇上
下一篇:慈禧受辱相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