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大器晚成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明允,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這是《三字經》上的幾句勸學警句,這里的蘇明允就是宋代著名散文家蘇洵。這幾句話以蘇洵讀書歷程中的一段發人深思的故事勉勵少年珍惜時間,從小立志,早早發憤讀書。
少年時的蘇洵興趣廣泛,琴棋書畫、騎馬射箭,樣樣喜歡,讀書反而并不太下工夫。他又喜歡交友,常結伴出游,因此美好的年華都用到玩樂上了,書卻讀得一知半解。
二十七歲那年,蘇洵參加省試,榜上無名。這次失敗使蘇洵徹底清醒了,他回想過去的生活,感到時光無情,自己已快要步入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心里十分悔恨,決心從此發憤讀書。
然而,他基礎太差,雖然苦讀一年,進步卻不大。第二年他投考進士,再一次名落孫山。考場上的再次失敗促使蘇洵想了很多,他深深感到自己功底的確差得很遠。
然而,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發憤,更加刻苦。他清理出自己過去所寫的幾百篇文章,毫不猶豫地燃火焚燒,以表示自己刻苦再學,從頭開始的決心。
此后,蘇洵每日早起晚睡,專心苦讀,再不輕易動筆寫文章,他不下百遍地誦讀《論語》、《孟子》和韓愈的著作,邊讀邊做筆記,從不太懂到體會清楚直至完全把握作品的精神實質和風格特點,毫不懈怠。
經過七八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蘇洵弄通了經典著作和百家學說,學業突飛猛進,也為日后的寫作打下了深厚基礎。他開始在家鄉一帶稍有名氣,人人另眼相看。
但這時的蘇洵依舊勤奮不輟,伏案鉆研,有時遠游求師就學,彌補自己的不足。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蘇洵精通各家學說,博學多才,運筆自如。
他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散文,其中二十二篇首先由器重才學的歐陽修、韓琦等推薦給朝廷,被任為校書郎并參與《太常因革禮》的編撰工作,從此,朝廷上下,京城內外爭相傳閱,贊不絕口,一些文人學士也競相仿效。蘇洵終于晚學成材,名震于世,成了世人仰慕的文學家。
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同為北宋著名文學家,世稱“三蘇”。
◆人生不論處在什么年齡段,發奮學習總會受益匪淺的。學習是人生永恒的主題。
上一篇:胡瑗苦學成才
下一篇:蘇秦錐刺骨